林文月的散文集《拟古》,收录了14篇拟古之作,还另外附录了十几篇与之相对应的名家经典。冬夜寂长,我早早读完了这部小册子,满心的暖热,莅日,又将林文月的散文与那些附录的文字一一对照,细细品味了这些文字之间存有的美妙与动人之处。才发觉,散文集《拟古》,应是林文月向中外古今的经典作品的一次深情的致敬,诸如《枕草子》的部分篇章,便被她改写为散章式的《香港八日草》,而之前的林文月,刚刚完成了这部日本文学经典之作的翻译工作,因此,这种现代式的重写就很有些出神入化了。在《枕草子》之外,她还翻译过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源氏物语》等多部,皆成为不可替代的优秀译本;而散文《伤逝》一篇,则是她对于著名作家台静农的散文集《龙坡杂文》中的一篇同名文章的拟仿。林文月早年受教于台静农,成为台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自己也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多年,对于传道授业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对于台先生的为人与为文,可谓了解得十分透彻,她写这篇《伤逝》,便是对于台先生的深情纪念,其间的微妙与婉转之处,实在令人慨叹不已。 那篇对于萧红的名作《呼兰河传》所仿写的《江湾路忆往》,让我读到了林文月少年时期的一段光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她在东北沦丧后的流亡之中所写下的怀念之作,而林文月的童年,正是居住在抗战时期沦陷的上海江湾路,父亲曾是自力更生且颇有成就的民族企业家,外祖父是写成《台湾通史》的爱国学者连横,表弟则是现在担任台湾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在那个乱云飞渡的硝烟岁月里,他们却在沦陷区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因为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远去的故乡与亲情,在笔下总是那样充满温暖与忧伤;再如《给儿子的信》一篇和《给女儿的信》两篇,均是她仿写现代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名作《傅雷家书》的。林文月的这次仿写,同样是面对身在海外求学的两个孩子,也是谈论读书、艺术与人生,却更充满了一位母亲无限的温柔与呵护,但更为重要的是我读到了她与傅雷相同的一腔家国之情。在她给儿子的信中,当得知曾为儿子当做生日礼物订阅的台湾《天下杂志》,在来年又被他用自己的奖学金续订上了,为此,她十分欣慰和感慨,“有些青年人去国多年之后,专业知识渐渐增加,却逐渐与自己的国家疏远陌生。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变成那样子无根的人”。 在给女儿的信中,她对女儿在书信里中英文夹杂使用表示担忧,“我常见到去国多年的人,后来几乎写不出通顺纯正的中文信,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由此可见,林文月的这些散文写作,其实是掩藏着太多的情感与记忆的,那是她独特的身份与人生所具备的财富。这些散文中,常常不难读出其中深厚的情感底色,诸如那篇散文《你终于走了,孩子》,便是她根据在医院里陪护父亲时所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只要是做过父母亲的读者,都会因为这篇散文而深深动容的;再有《平泉伽蓝记》《罗斯堡教堂》《散文六则》《有所思》等,虽是对于经典作品的仿写,极具匠心,但不难见出她所具有的卓越才华与创新意识,也不难发现,作为古典文学研究者,她所具备的厚实与精湛的文史功底,否则这种写作的结果,很是可以预见的不伦不类的,但她不但可以做到,而且还做得那样的漂亮。 (《拟古》,林文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