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梦呓红楼——我眼中的《红楼梦》判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欧阳思嘉 参加讨论

    重读《红楼梦》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倒也不是细看里面的每一章回,就是比较在意里面的那些判词罢了。有的是诗,有的则为词,它们将“原应叹息,钗带云渺,卿纨巧逢”这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用看似隐晦实则透彻的语言诠释出来。以下是我对它们的含义的个人理解与感悟。
    一、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宝钗的“停机德”与黛玉的“咏絮才”是个性使然,也是命运捉弄,注定要在那个大家庭里一争高下,既是在贾母面前,也是在宝玉眼里,当然,还有在众姐妹之间。尤记得“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绛株仙草的报恩如何敌得过世俗利益的引诱。“玉带林”是林黛玉的翻转,但又哪有这么直白的意义呢。此玉应该说的是宝玉,他一心只想与黛玉厮守,视宝钗的存在于无物,将她尘封在雪里,他不要什么金玉的结合,要的只是简单的志趣相投,却也还是天意弄人,但他的心之所向却给两个女子带来了她们逃脱不了的命运。黛玉的郁郁而终,宝钗的独守空房,她们岂是原罪。“停机德”的贤良淑德是标准的妇女典范,可也不得不对“咏絮才”的才华横溢楚楚可怜甘拜下风,因为他们遇上的是一个不能以常理来判断的宝玉,他的疯痴,他的倔强,他的任性是有目共睹的。黛玉可以轻易驾驭,所以能够灵犀相通,而宝钗却只能无奈的成为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去跟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共度一生,然后冷落寂寥的像在冰天雪地里独行般苍白到老。
    二、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是史湘云的判词。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它说,湘云跟宝玉才是一对的,因为她的金麒麟跟宝玉的玉,刚好是金玉良缘,而并不是指宝钗的金锁。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有多少现在还不敢妄下断言,但能说的是,词中所说的“湘江水逝楚云飞”,不光暗含了湘云的名字,而且还点出了贾家破亡后,湘云与宝玉再度重逢的情景。湘云独自望着夕阳西下,感叹断肠人在天涯的寂寥和自身命运的悲哀时,宝玉出现在桥上,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加上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凄凉衬托,更显身世如浮萍般的飘散。从小出生富贵人家的她,有着寻常人家没有的物质享受,但她却是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没有爹娘的疼爱,却也生得落落大方,天真直率,活泼豪爽。也因此,她受到了贾母的喜爱和众姐妹的欢迎,更有个爱哥哥的趣事。可惜好景不长,老天似乎总不让她过上真正的好日子,随着贾母的去世,夫妻的分离,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压在她身上的残酷,在迎来送往的赔笑中消磨日渐麻木的岁月。
    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是妙玉的判词。记得书中写到过妙玉把刘姥姥用过的茶杯丢弃不要,却在宝玉前来造访时,把自己用的杯子给他喝茶,还在宝玉生日的时候送上了寿贴。她对宝玉的情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早已遁入空门的她又怎么可以贪念凡尘的世俗情爱呢。但毕竟是人,人都有自己的感情,爱了就是爱了。再也无法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里也不可能真正平静下来地吃斋念佛了。她想清清白白地过日子,可是天不从人愿。在贾家出事后,被劫走的她到了最不干净的妓院,是佛祖对她思凡的惩罚抑或是老天对她偏私的不满,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再也回不到那段潜心修佛的岁月,即使当时没有摒弃一切杂念,但至少那只是主观上的问题。现在,连客观上都出了问题,她就只能在青楼了此残身。如此厌恶肮脏洁身自好的她,在那一刻该是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吧。可是妓院的鸨母,护院的保镖哪会轻易地让她去寻死觅活。我想,恐怕是她自己都有畏死的心理。因为心中有爱的人,就有了牵挂,即使对方已心有所属,即使对方已成家立室,但只要对方还在,爱就还在,那死了就连再看到他的机会都葬送了。高洁孤僻如她,又怎么可能把唯一一个与她真正性情相投的人淡忘掉呢。所以她在淖泥中不断挣扎,直至精疲力竭才算是解脱。可是那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她又怎么会知道呢。
    四、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是秦可卿的判词。诗中有亦幻亦真的感觉,她是个多情之人,可惜所托非人。贾蓉不是好丈夫,贾珍不是好公公,她夹在中间,无论是说她左右为难还是说她左右逢源都是不贴切的。毕竟丈夫外遇,公公奸淫不是她造成的,只是她也拖不了干系。漫天的传闻,都说不良的祸事都是荣国府造成的,却没人知道祸端是起自宁国府的,而她则是始作俑者。从她让宝玉初试云雨情的事件来看,她与贾珍的不伦关系并非偶然,更不用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是如此的浅显。如果她够坚守妇道,忠贞不二,那贾珍又怎么会有可趁之机,也不用弄得自己担心受怕,为了东窗事发的那刻而抑郁成疾,最后终于受不住内心的煎熬,而选择了自我了断的方式,以上吊的结局来掩饰自己的罪过,以托梦的意念来假说自己的冤屈。熟不知这样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本要接管宁国府,成为当家女主人的她,在尚未接手主事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看着这样的她,多少会让人心生怜爱之情。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她自己不心虚,没有愧对丈夫,没有道德沦丧,没有红杏出墙,又怎么会让自己的感情泛滥到这个地步,终导致贾家最早的祸端和自身的灭亡。
    金陵十二钗远不止上面诉说的五个,但因为她们的判词是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是写的是两个人,与其他只写一个人的不同,一首是词,剩下的两首一为五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通俗易懂直指本质的特点一看便知,所以在剖析人物方面也是十分清晰明了的。只是让一个人的命运就在这么短短的四句话中结束了,该也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悲剧吧。
    总还没忘的是,精明的熙凤,省亲的元春,遭践的迎春,远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寡居的李纨,幸运的巧姐,她们都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
    虽然命运之轮没有给她们太多的眷顾,人生的哀怨莫过于此,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元春的“虎兔相逢大梦归”,迎春的“一载赴黄粱”,探春的“清明涕送江边望”,惜春的“独卧青灯古佛旁”,李纨的“枉与他人作笑谈”,巧姐的“家亡莫论亲”,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在她们的生命中依旧有可爱之处,熙凤的“都知爱慕此生才”,元春的“榴花开处照宫闱”,迎春的“金闺花柳质”,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惜春的“勘破三春景不长”,李纨的“到头谁似一盆兰”,巧姐的“巧得遇恩人”,都是很好的证明。
    回首当年看《红楼梦》的岁月,那时只是为黛玉的死感到不值,觉得宝玉很是懦弱无能,最喜欢的则是宝钗的为人处事。而现在,不再单纯的着眼于他们三个情感纠葛、是是非非,更多的是看看“湘江水逝楚云飞”的伤逝,念念“情天情海幻情身”的虚幻,品品“桃李春风结子完”的无奈,想想“可怜绣户侯门女”的转变。
    最后,我想以《红楼梦》中的一首曲作为结尾,那也是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命里遭遇,亦是对她们人生的一点小结吧。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参考书目:
    1、《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著   书海出版社
    2、《红楼真梦》    周汝昌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3、《红楼心解》    俞平伯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网站:
    1、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46641/
    2、        http://hi.baidu.com/shuai8/blog/ ... af20faae5133d1.html
    3、        http://www.juzhai.com/yashe/shijing/honglou/k1.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