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试验与探索:管窥2008年俄语布克奖评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树福 参加讨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多半是模糊而陌生的。80年代的中国忙于反思“文革”,改革时弊,睁眼看的世界主要是欧美西方。即使有人向东看,也大多是补50年代解冻以来的苏联历史,无暇顾及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方方面面。进入90年代,欧风美雨,势不可挡,外加俄罗斯替代苏联,苏俄文学渐行渐远,留下一个模糊而陌生的身影。那么,当下俄罗斯文学究竟大致表现出何种风貌、何种态势?
    随着俄罗斯的社会形态、经济体制的剧烈转型,作家身份从知识分子精英到创作自由人的瞬间转换,谋生方式从担当道义到卖文谋生的急剧变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反映载体和作家话语的言说方式之一,当代俄罗斯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后现代主义日益疲惫、后殖民主义逐渐变异的背景下,作为大众文化生产媒介之一的文学评奖,在当今俄罗斯文学生态图景的发展、形成和建构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取消国家对文学进程的思想控制,也由于文学生产过程的商业化,独立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社会评价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总的说来,在现代的图书世界里,读者和社会都需要导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传统上从事当代文学评论的理论界,积极性大大地下降,有的也不为文学期刊所欢迎。由于这个原因,设立文学奖颁奖的制度,开始在文学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尤以俄语布克奖为代表。俄罗斯学者曾指出:“(布克奖)每年优秀长篇小说评奖提名的过程,以及最终的评定结果,几乎成为90年代上半期文学期刊的主要话题”,这种情形一直持续至今,从未间断。从中不难体会俄罗斯读者对文学的一腔热爱之情和对作家的一种敬仰之心,尽管当下的俄罗斯文学已经边缘化、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
    在某种意义上,俄语布克奖的获奖作品代表着当下此时此刻俄罗斯文学生态之发展倾向,而获奖者在或崭露头角或名声鹊起或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体现着俄罗斯文学界对其写作倾向和叙述策略的一种认同和接纳。由此,俄语布克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当下俄罗斯文学的一个缩影和晴雨表,从中可以对近年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道德伦理、艺术技巧、叙事策略等方面管窥一斑。因此,每年俄语布克奖评选章程的制定、评选委员会的构成、大名单的出炉、小名单的揭晓以及获奖者的问世与获奖感言,一向是俄罗斯文化界、文学界、读者界和各种报刊传媒持续报道和关注的对象之一。
    2008年3月18日,第17届旨在遴选“年度最佳俄语长篇小说”的俄语布克奖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随后不久,评委会委员名单正式向外界公布,他们分别是:文学批评家、社会活动家叶甫盖尼·西多罗夫,批评家谢尔盖·波洛维科夫(原名谢尔盖·萨拉托夫),散文家玛丽娜·维什涅维茨卡娅,戏剧和电影演员叶甫盖尼娅·西蒙诺娃,以及小说家、散文家列昂尼德·尤泽弗维奇,其中西多罗夫为评委会主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今俄罗斯文坛比较知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列·尤泽弗维奇主要从事侦探等题材的创作,擅长将侦探、爱情、打斗等流行时尚元素与道德、历史、哲理等文化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2001年,他以长篇小说《风之王》获得该年度“国家畅销书奖”;2003年,他以长篇小说《卡扎洛扎》入围“布克—公开的俄罗斯”(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премя "Букер—Открытая Россия")文学奖六人小名单;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文学实力。众多经验丰富、感觉敏锐、知识渊博的专家的参与和严格的评选规则的制定,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俄语布克奖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7月2日,布克奖评委会宣布入围大名单/长名单。此次44家出版社、13家杂志、4所大学和10家图书馆共推荐了91部小说,其中有效作品86部。经过评委会成员的仔细分析和严格筛选,共有23部长篇小说符合要求顺利入选(上一届共有33部小说入围大名单)。其中涵盖了不少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中青年实力派作家之作,如蜚声当代俄罗斯文坛的著名作家亚·阿尔汉格尔斯基的《价钱两讫》,有神秘主义创作倾向的阿·科罗廖夫的带有神秘玄幻色彩的《停,镰刀!》,有自然主义创作倾向的女作家塔·莫斯科维纳的女性小说《她知道些什么……》,以及彼得堡著名实力派年轻作家伊·博雅绍夫的嘲讽式反乌托邦小说《无敌舰队》等多种风格、多样题材、不同主题、各种手法的作品。顺便提及的是,博雅绍夫于1961年出生在彼得堡,是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他毕业于列宁格勒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彼得堡海军中心博物馆工作,在纳希莫夫海军学校教过历史课。他曾写过带有荒诞色彩的小说《疯子和他的儿子们》《骗子和僧人的故事》《穆利之路》,《无敌舰队》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他曾凭借融奇幻和神秘、文化与历史、探险与流浪等元素为一体的神秘主义小说《穆利之路》获得2007年“国家畅销书奖”。
    众多实力派年轻作家的入围,使这一届布克奖评选难度明显增加,也使桂冠最终花落谁家一时显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对于谁能顺利晋级小名单并最终问鼎奖项桂冠,读者们只能细心阅读,理性思索,静候时日,拭目以待。在关注之余值得深思的是,俄语布克奖何以能如此积极地介入并影响着当下俄罗斯文学生态的发展,改写着俄罗斯文学的叙事策略和文学史的建构?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文学给自己恢复了早已失去的面貌……成为一种如此独立、如此自治的和权威的艺术,就像音乐、绘画和建筑等艺术一样。”在极度宽松自由的大环境中,当代俄罗斯文学获得了长久以来所缺失的自由维度和梦寐以求的写作空间。
    在文学艺术奖项仍然引导着俄罗斯文坛变化的情境中,俄语布克奖无疑是最引人瞩目、最具权威性、也最有影响力的。可以说,在所有文艺奖项中,正是俄语布克奖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俄罗斯作家和读者群体继续关注俄罗斯当下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关注文学生态的嬗变与调整,也引起世界其它国家部分学者和热心人士关心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态势。作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界的代表奖项,俄语布克奖在我国也引起很大程度的关注和一定程度的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坛扫描》等著作,《俄罗斯文艺》《中国俄语教学》《世界文学》《译林》《外国文学动态》等专业期刊,以及《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等文艺报刊,先后刊登了不少关于俄语布克奖的研究论文和报道文章,为中国读者及时准确理性地了解当下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和便捷的途径。而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刘文飞担任主编、由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界的中青年学者担纲翻译的“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丛书”,无疑体现了中国学界对当下俄罗斯文学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接纳。
    综观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历年历届获奖小说,俄语布克奖近二十年来最引人关注之处,是促进了文学形态从苏联向当代俄罗斯的转化,确认了新的文学叙述策略。具体说来,俄语布克奖在很大程度上积极促进了后现代主义在俄罗斯的合法化,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命运线,或者米拉舍维奇的小箱子》(马·哈里托诺夫,1992年获奖作品)、《铺着呢布、中间放着长颈玻璃瓶的桌子》(弗·马卡宁,1993年获奖作品)、《集邮册》(安德列·谢尔盖耶夫,1996年获奖作品)、《兽笼》(阿·阿佐利斯基,1997年获奖作品)、《攻克伊兹梅尔》(米·希什金,2000年获奖作品)等小说,普遍呈现出碎片化、无情节化、无中心化等后现代主义特色,以及戏仿、粘贴、调侃等后工业化特征。同时,俄语布克奖使写实主义文学传统在俄罗斯得以延续,并体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当下俄罗斯文学的写实主义各种功能大多既不经由叙事者讲述出来,也不经由主人公的现实命运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心理或意识流自然折射出来。由此,“现实”普遍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现实”的个性化感受与自我式体悟。这正是当代俄罗斯文学延续心理写实主义传统的一种潮流。不仅如此,俄语布克奖还使幻想性文学、想像式小说得以顺利登堂入室,融入到俄罗斯异彩纷呈的文学长廊中。由此,当下俄罗斯文学的叙事策略和文学史的建构,通过俄语布克奖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构与改写。
    尽管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风格各异,年代不同,主题有别,手法迥异,但都不约而同地以不同形式将目光投向社会下层,关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际遇与内心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承继了始自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关注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弘扬人道主义,注重道德伦理的嬗变。可以说,俄语布克奖成为当下俄罗斯多元文学生态图景中一个多元的声部、多彩的侧面、典型的缩影。透过这个多元化的晴雨表,可以发现“俄罗斯文学在探索,在实验,……显然处于大试验之中”。有理由认为,当下俄罗斯文学的这种“探索和试验”的发展态势仍会持续,并在不久的将来产生令人瞩目的重要之作。
    原载:《文艺报》2008-12-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