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健康的隐喻 ——读《泽诺的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史佳林 参加讨论
《泽诺的意识》,[意大利]伊塔洛·斯维沃著 黄文捷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谈到这个意大利作家时,与乔伊斯的交谊是一定会被提及的;而《泽诺的意识》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的启发。不过,同样是先驱性的意识流小说,与乔伊斯形式上的繁复晦涩,或者普鲁斯特那庞大的细琐相比,《泽诺的意识》还是相当好读的一本书。这是因为小说的架构搭在“回忆录”这样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上,小说的秩序并没有过于刺眼的违拗。但由于它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运用——在书里,这是一种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关系——它对“回忆”的解读,包括这种解读对回忆本身的虚构,就使得小说扩展了回忆录的容量,变得极富纵深感。
     在精神分析理论里,心理疾病是由意识对潜意识的压抑造成的,潜意识只能在意识层面以各种扭曲、变形的形象出现。小说以《泽诺的意识》为题,显然就是暗示着,小说文本是在意识层面展开的,而其背后有一个“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潜意识是人的性本能;这种理论,包括释梦,在小说中都受到了嘲弄。但同时,主人公又承认女人在自己生活中拥有“极大的重要性”,而且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又是描述他和几个女人的关系的。而在坦白在我们面前的意识层面,我们发现,泽诺对于自己的健康有一种病态的关注和焦虑。在最后的日记中,泽诺记述说:“我有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一个人在灵巧地运用互补色时,会达到什么地步。”对他来说,生活中的互补色原则就是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他的终生诉求;然而他找到的却是疾病与疼痛。在整本小说中,“健康”(以及“互补色”——“疾病”)变成了一种“隐喻”:既是他所无法获致的生活实践力,又是他无法企及的道德善境。
     泽诺可以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有产者”,是另一种的“多余人”。他的资本都交给一个精明的委托人奥利维来打理,而他自己一会儿学法律,一会儿学化学,同时又念念不忘想在商业上展示一番身手。所以当他遇见未来的岳父马尔芬蒂时,就不禁为那种“粗犷魅力”所吸引,因为马尔芬蒂是一个再有力量不过的能干商人;而当他看到马尔芬蒂的女儿阿达时,吸引他的不仅是阿达的美貌,更在于她“严肃乃至强硬”的资产阶级品质,在于“她必定会使我通过神圣的一夫一妻制,在身心上获得健康。”
     然而戏剧性的是,阿达在嫁给另一个游手好闲的有产者古伊多后,自己的健康也失去了。她患上了“巴塞多氏病”,连相貌也变得丑陋了。而她长相丑陋的妹妹奥古斯特,却在嫁给泽诺后给他带来了拾获健康的可能:“我自己则成为一家之长,尽管我曾憎恶过这个角色,但是这时,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却成为健康的象征。”或许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泽诺被阿达拒绝后,接受了他一点也不喜欢的奥古斯特,因为她至少能够让他产生“健康”的幻觉。
     但这种幻觉只是在小小的家庭之中,一走出门就破灭了。为此,他找了一个贫寒的姑娘卡尔拉作自己的情妇,在那里,他是另一个“一家之主”。可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幻念,卡尔拉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离开的理由表面上很荒唐,她误以为风度超凡的阿达是泽诺的妻子,感到无法对不起这个女人;实际上,泽诺只是把卡尔拉当作情欲与虚荣的对象,这场不平等的交易本来就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结果那个误会,反倒变成对泽诺的虚伪的一记耳光;而卡尔拉嫁给的那个唱歌老师,“不仅有才华,而且身体健康。”
     泽诺似乎永远不可能健康了。在心理疾病中,有一种情形,是病人不断地犯同样的错。泽诺似乎就是这样的患者:他一辈子都在犯形形色色的同类型的“过失”。二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临终前打了他一记耳光,他最后安慰自己“撒谎并没有什么重要”;三十岁他追求阿达不成,结果阴差阳错地娶了自己最看不上眼的奥古斯特,后来一边出轨一边反复告诉自己多么的爱她;他没有参加情敌古伊多的葬礼,告别阿达的时候,他想“我也再不能向她证明我的无辜了”。他永远无法做到问心无愧,然而又永远无法“坦白已成过去的背叛行为”,而只能用各种借口消解这种愧疚。他所患的是道德的疾病,而这种病,是不可能治愈的。
     如同所有的自述一样,叙述者没法停止为自己辩护的意念,在泽诺细致入微的自我剖析中,我们却难以断定哪些是真的,哪些又其实是虚构伪造。(在最后一章作者有意地点出了几个事实上的漏洞。)然而平心而论,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达到道德上的善境?又有多少人有勇气坦陈自己的过失、道德上的缺陷,而不陷于自我辩护、自我欺骗的心理防卫机制中呢?泽诺的自我分析最有价值的一点,即是展示出这种困境,展示出人在这种基本困境中的处境。特别是,当他始终用一种自嘲的态度来书写时,我们在其中读出的,又岂非另一种真诚。
     泽诺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健康”:战争爆发了,他孤身留在的里雅斯特。一直掌控生意的奥利维父子被征兵入伍,而他的家人则远在都灵。这时他终于有机会开始独力经营。“正是我的生意治好了我,”他写道:“在赚入这些钱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力量和健康,情不自禁地挺起了胸脯。”他终于变成一个“成功”的、有力量的商人;然而在大发战争财的同时,他又冷静地看清,“使我们获得健康的任何努力,都会是白费力气的”,因为“在拥有数量最多的器械的人的法则之下,疾病和病人会是繁荣发展的。”在这里,他不仅宣告了疾病的隐喻事实上是普适于全人类的基本法则,也宣告自己恢复健康只不过是另一种自我欺骗的幻觉——既然他所谓的“健康”所依藉的法则,实际上就是时代的法则。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8-12-0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