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是近年来富有潜力、成长很快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创作从低幼文学起步,以充满灵性、富有哲思的幼儿生命体悟引人注意。近几年来,李珊珊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图画书《带刺儿的小玫瑰帕帕拉拉》系列、诗集《太阳小时候是个男孩》、长篇童话《面包男孩》等作品,是她在不同文体上的可贵探索。 年轻作家从儿歌、短篇、系列故事到长篇,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挑战。毕竟,长篇的人物形象、故事架构、情节推进、叙事节奏,对所有作家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创造性、控制力和不足都会显露。因此,《面包男孩》对李珊珊来说,应该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李珊珊的成长以及创作上的可能性。 《面包男孩》具有丰沛的想象力。醉酒的面包师罗德下决心“做一个天底下最香喷喷、喷喷香的小面包”,他困乏中那些迷迷糊糊的呓语仿佛是咒语一样制造了离奇事件:烤箱爆炸,里面的面团变成了一个圆鼓鼓的、轻盈的男孩!像《木偶奇遇记》里的安东尼奥木匠用一块木头创造了匹诺曹一样,面包师罗德叔也不得不成了“小面包”的爸爸,这对父子一天也不消停的喜怒哀乐开始上演。 “小面包”的诞生,灵感可能来自《木偶奇遇记》。但作家的意图、故事的指向,却向着相反的方向探索。匹诺曹的爸爸安东尼奥是那个时代对父母的角色认定,也是直到今天我们对父母的期待:父母天生就是完美的、值得孩子爱戴的,为了孩子,他必须毫无保留地付出,不离不弃,倾尽所有甚至生命,来成全孩子的成长。可惜,这样的期待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是落空的,尤其是父亲。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儿童”很多,“问题父亲”更多。对很多的父亲来说,孩子仿佛就是“匹诺曹”、“小面包”这种“天外来物”,极其偶然,却不得不接受,面对孩子尤其是麻烦的孩子,更是束手无策。这也是《面包男孩》特别吸引我的一点,在众多不完美、面临成长烦恼的孩子形象中,塑造了一个“不完美的父亲”。这是李珊珊作为成人的反思,更是她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现实处境的体会与理解,非常可贵。 罗德叔是典型的当代生活的投射,是当代人对父亲的审视。这个形象很有意味。他幸有天赋才华,可惜这才华并不被自己的父亲承认,因为与父亲交恶,离家出走,变成一个邋里邋遢、酗酒自弃的流浪汉;发现他的“价值”、赋予他使命、将“面包事业”和家产全部交付与他的,倒是一位不相识的施老先生。在施老先生的面包房,他“烘焙”出了面包男孩,毫无预兆地,然而又无法推卸地,成为一个男孩的爸爸。这个曾经不能被父亲理解、接纳的儿子,自己做了爸爸以后,并没有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理想爸爸。他带着初为人父的无知、笨拙、窘迫、紧张,和“小面包”一起,跌跌撞撞地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小面包的到来,让这个流浪汉的逍遥生活变成了一种“有责任”的生活,有些艰难,经常面临麻烦,但是又充满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才会体会的欣喜与快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