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玛丽安·摩尔诗歌中的中国文化意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研究》 高照成 方汉文 参加讨论

    三、诗歌的“文化意象”与文化共享
    摩尔的创作思想更表现于这样的观念:任何阐释共享的重点是文化差异的消除,《九油桃》(Nine Nectarines,载《诗选》1935)是摩尔诗中中国题材的名篇,也是诗人早期咏物诗中中国艺术观念最深厚的一首。诗中以九颗油桃雕刻创造出中国文化意象。据笔者估计,这也是诗人对于接触较早的中国工艺品玉桃雕的想象,这种桃雕在中国玉雕中极为常见,并且一般是九桃,根据汉语谐音,取意“久长”,表达祈福长寿的意思。但是这种中国化的表达可能对西方人是陌生的。诗中写道:“我喜欢yu(玉)桃,那红色的/互相依傍的它们可以不凋谢,/但是为了防止凋谢还是要及时吃掉,/那意大利的小桃果、波斯人的李子,/伊斯巴汗僻壤长得很好的油桃,/但是野生的油桃是在中国发现。/但它真是野的吗?/……/中国人“理解那狂野精神”/…这是珐琅瓷的器具/这是中国人/他们想象出这种杰作。(29-30)
    诗人赞颂“中国人‘理解那狂野精神’”,其中表达了一种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看法。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的一神教不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超验主义”思想家们爱默生等人极力推崇中国儒家的人文,在爱默生之后则有梭罗等人,也对美国现代诗歌有较大影响。包括对摩尔诗歌评价极高的著名诗人艾略特的“新人文派”也与超验主义关系密切。爱默生的“超灵”(Over-Soul)说主张通过直觉认识世界。并且认为这与儒家精神,特别是被称为“新儒家”的宋明理学的“心性之学”相通。爱默生主张,自然是人心灵的镜象,人通过直觉才可能认识上帝。
    摩尔所赞颂的“中国人‘理解那狂野精神’”其实就是指这种“东方灵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不同,不是通过理性来把握世界,而是更重视直觉或超验认知。摩尔的诗句本身就有西方“玄学诗”的特性,通过意象、象征与隐喻来阐释自己的认识论,所以她以“天真的中国人”与“狂野精神”用来呼应超验论的直觉、灵感与非理性精神。美国现代诗人正是把这种中国精神作为自己诗歌的标志之一。其中诗人还有一些自由发挥,如对九颗桃理解为“一颗与八颗”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八颗是偶数,特别是每双桃的“互相依傍”可以表达出一种“抵抗凋谢”的生机。这是诗人的一种独创意象,是从美国本土文化与新诗精神需求所创造的新观念。近年国外一些研究者们往往从中国文化意象来阐释摩尔的诗歌,其中涉及到这些地方时,有人会从中国文化中推崇偶数,以偶数来表达“双全”的意思,会对“一颗与八颗”产生有臆会之处,而不太明白中国以“九”来象征长久的习俗。特别是这具“珐琅瓷”“玉雕”九桃,历来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祈年祝寿的“寿桃”,其含意就更是如此。
    桃树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植物,从《诗经》中的“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以知道,桃子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而摩尔诗所用的英文nectarine“油桃”中国史册并无记载,唯一可能的是指《旧唐书》中关于康国的记载:“自此朝贡,岁至十一年,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于苑囿。”(刘眗等365) 这种“金桃”又被称为“黄桃”,美国东方学家谢弗曾感叹:“但是金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这种水果的滋味又到底如何,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推测了。”(劳费尔2) 摩尔诗中的油桃很可能就是这种黄桃或是相近品种,而诗人对此的意象创造并不是完全依据植物学的事实,而是以美国东方学所说的传说中的“金桃”为依据的。在我们看来,无论这种水果是外来还是中国人培育的,摩尔关于中国人的“狂野精神”都表达了对于中国意象的钟情。摩尔虽然向往中国,生前却未能如愿来过中国。她关于中国的知识主要来自于美国东方学家的作品及其他相关著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