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研究》 梅丽 参加讨论

    三、作品结构的“音乐化”特征
    小说所体现的文学—音乐这两种媒介的互动中,文学作为主导的第一媒介,可以通过种种形式手段,暗示、激发其他接近音乐表现方式的文学技法,从而使得文学作品获得音乐化的特质。文学与音乐之间在形式上的相似性,通常体现在文本中的不同的排版方式或者章节结构、对小说场景的快速切换、同步的暗示,或者人物之间的“对位的”行为,从而使得小说实现对音乐“微形式”和结构技法的效仿(例如回音、转调、复调等),以及对“宏观形式”或音乐体裁如副赋格或者奏鸣曲的效仿。文学作品参照音乐记忆的模式,其意义在于可以成为一种包含音乐化的“抽象的理想形式”(沃尔夫 95)。苏珊·朗格从艺术结构的角度,明确地揭示了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具有契合之处。她指出“艺术作品本身包含着张力和张力消除、平衡和非平衡以及节奏的活动结构,这与生命活动的特征一脉相承”(转引自徐奇民 60)。小说和音乐作品结构中的快、慢、强、弱等元素正是包含着张力、平衡和节奏的自然过程,与人类的心理形式有着相似的属性,因此两者之间必然有着默契的联系。
    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说集《小夜曲》于2009年出版,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在结构上的“音乐化”特征。这部短篇小说集包含了五篇故事:“伤心情歌手”(“Crooner”)、“不论下雨或晴天”(“Come Rain,Come Shine”)、“莫尔文山”(“Malvern Hills”)、“小夜曲”(“Nocturnes”)和“大提琴手”(“Cellists”)。每篇故事均由一名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叙述,构成了五重奏的叙述结构。
    “伤心情歌手”中的雅内克是一名来自东欧的吉他手,同时在威尼斯三个咖啡厅的管弦乐队里演奏。在小说中他回忆起与美国歌手托尼·加德纳的短暂交往,其间托尼向他吐露了自己的明星光芒正在消退、而且即将离婚的事实。“不论下雨或晴天”的叙述者雷蒙德是一名百老汇音乐爱好者,他在西班牙教英语,回到英国是为了看望老朋友埃米丽和查理,随后他闹剧般地卷入了两位朋友的婚姻危机。“莫尔文山”中,没有确切姓名的吉他手兼歌曲作者在伦敦漂泊多年后,回到姐姐在莫尔文山的小饭馆里工作,在那里,一对瑞士夫妇与他分享了旅行音乐家的快乐和痛苦。“小夜曲”中,来自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斯手斯蒂夫讲述了他和同样渴望成名的迪琳·加德纳相识(迪琳在“伤心情歌手”中也出现过),以及两人在短暂的友情中共同的希望和苦恼。“大提琴手”中,不明姓名的萨克斯手回忆了一名意大利大提琴手蒂博尔和美国游客埃洛伊斯·麦科马克的邂逅,以及这段短暂的经历对蒂博尔以及其他威尼斯咖啡厅音乐家的友情产生的影响。
    虽然《小夜曲》由短篇故事组成,但石黑一雄拒绝将该书定义为短篇小说集;相反,他将这本书称作一本“故事书”,因为他认为以奏鸣曲的形式呈现的五篇故事构成了“一部恰好被分割为这五个时刻的小说”。①正如小说家所言,五个完全独立的片段包含了相互联系的要素。它们虽然在音调、情感和节奏上互有区别、并具有独立的故事线索,却组成了具有共同主题的更为宏大的叙事。也就是说,《小夜曲》将更宏大的故事线分割成离散的部分,且每个部分表达的是共同的主题。
    《小夜曲》从数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音乐家们的理想和幻灭。艾丽恩·贝特斯比的书评标题“长话短说(“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精当地概括出了《小夜曲》的结构:它是一部分割成小单元的长篇作品,每个小单元都是独立的,并通过理想与幻灭两个主题的反复重现与其他部分相互联系。②《小夜曲》整部小说集就像是一个伴随着偶然不规则性的重复过程,每一篇故事都通过变化的故事主线和人物角色重复前一篇的主题。每一个故事既是后一个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对其意义的局部揭示。小说大体上遵照了“1-2,2-3,3-4,4-5和5-1”的重复模式。在“不论下雨或晴天”中,查理请求雷蒙德帮忙,解决他和埃米丽的婚姻危机;这一情节让人联想起在“伤心情歌手”中,托尼·加德纳要求雅内克帮助他在婚姻走到尽头之前,让妻子琳迪重燃对早年美好时光的记忆。“莫尔文山”中的无名歌曲作者和雷蒙德一样天真幼稚并遭遇挫败,他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目睹了一对瑞士夫妇婚姻的破裂。“小夜曲”中的史蒂芬是“莫尔文山”中的英国歌曲作者以及“伤心情歌手”中的东欧吉他手雅内克的美国翻版;他既默默无名又忧心忡忡,渴望成名却又充满迷茫。而“大提琴手”中蒂博尔和麦科马克的友谊又与“小夜曲”中斯蒂夫和琳迪的亲密关系相仿;在这两篇故事中,孤独的成熟女性和缺乏安全感的年轻男性在相互的欣赏中获得慰藉。
    但《小夜曲》中文本间的重现并没有完全依照篇目的出现顺序。虽然第五篇故事重复了第四篇的情节,但二者又都再现了第一篇故事的部分元素。“小夜曲”的主要人物琳迪·加德纳作为次要角色出现在“伤心情歌手”中;第一篇故事通过雅内克的叙述展现了托尼·加德纳对与琳迪的婚姻关系的看法,而第四篇故事则通过斯蒂夫的叙述表现了琳迪对这段婚姻的观点。“大提琴手”通过描写《教父》主旋律的重复表演,以及意大利露天广场上的巡回音乐家们与美国游客的短暂交往,与“伤心情歌手”的情节相呼应。托尼·加德纳早年的成就使得雅内克对他欣赏不已,而雅内克也从加德纳的慷慨中找到了自信。与之相似的是,蒂博尔在埃洛伊斯·麦科马克的支持中寻求鼓励,同时也在他的崇拜之情中树立了自我的权威。
    《小夜曲》一书五重奏式的结构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即石黑一雄在尝试一种新的叙述模式。书中不断出现的音乐主题和音乐家角色,被当作是经历着历史与文化冲突的移民的转喻性形象,述说着石黑一雄一贯所表达的主题——历史发展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石黑一雄每一部小说的叙述者从事的职业和身份都有别于其他,但从每部小说中特殊的职业引出的话题却都能在其他小说中找到对应点。无论叙述者是母亲、画家、管家、音乐家、侦探或看护人,其面临的困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无法同时达成那些相互矛盾的目标——对工作的执着、国家的忠诚、朋友的热爱、家庭的责任,以及对自己的真诚。小说在变化中重复,也通过重复展现变化。每一部新作品都表明了作者再现前一部作品的意图,并且通过对相同主题的重复来展现不同的视角产生的差异。
    石黑一雄小说结构中所呈现的差异性重复,使人联想起巴赫金对于小说复调性的解读:“复调的精髓在于多重声音的相互独立,而同时,它们又统一于一个比谐音具有更高序位的整体中”(Bakhtin 21)。这些独立的声音能够和谐存在的基础是“同时性”,因为它们的“同时存在与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在一个瞬间的横截面中的相互关系”(Bakhtin 25)能够被听出来。一部复调小说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并融合为一个谐音,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叙述者的声音令人难以察觉地融入了其他角色的声音。复调中彼此冲突的声音好比五重奏中五个独立的单元构成完整的演出。差异之处的和谐并置是石黑一雄所有小说作品的特点,也是《小夜曲》一书所具有的文学性和音乐性相互交织的特征。该书五重奏式的结构布局,对音乐的反复提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音乐主题,都体现了音乐和文学的相辅相成。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解读同样适用于石黑一雄的小说:“这不是一个吸收了其他主体的意识使之成为自身一部分的有意识的整体,而是一个由多个有意识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整体,其中没有谁彻底地成为他人的一部分,从而使旁观者也成为了参与者”(Bakhtin 18)。当具有差异性的不齐的音律统一为和谐之音的瞬间,也正是旁观者与参与者变得难以区别的瞬间,以及叙述者微妙地转变为其自己的叙述对象的瞬间,采用复调的艺术手法,使得五重奏中的每一个主人公在具有了独立性的同时,与其他分部的主人公之间形成了对话的关系。而独特的结构也让作者将自己的观点放置在了小说的故事内外,与读者之间形成了更为丰富的交流。
    同时,如果把《小夜曲》与石黑一雄早期创作的长篇小说联系起来考量,会发现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变化的方式重现了石黑一雄前期长篇作品中的诸多要素。这种重现促使读者关注其重复的内容、重复的形式以及重复的意义所在。通过变化中的重现,新作品既建立起与旧作品的联系,也显示出与旧作品的区别。一位作者的新作常常既顺应又违背其早期作品确立的传统,《小夜曲》的出版就印证了这一点。这部小说集以音乐为线索重组了石黑一雄惯用的要素,表达了对原来受到忽略的主题的关注,同时也为新的主题铺开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