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磅肉的故事”和“私奔的故事” “一磅肉的故事”,除了塞尔·乔瓦尼所写,还有另外两个版本,也曾流传久远,莎士比亚在创作《威尼斯商人》之前,有可能读过。一是1590年前后出版的《格鲁图斯的歌谣》(The Ballad of Gernutus),写到一个犹太人企图通过签订“一纸玩笑的”(a merry jest)契约,加害一位向他借钱的商人。而且,法庭审案时,这个犹太人“磨着手里的刀”,声言要履行契约,法官出面干预,告诉他不仅必须割下精准的一磅肉,而且绝不能流血。另一个,是1596年出版的亚历山大·希尔维(Alexandre Silvayn)所著《演说家》(The Orator)的英译本。其中一篇的概要,简短叙述为“一个犹太人试图从一个基督徒身上割下一磅肉为其抵债”。在法庭上,犹太人要求依法判给他“一磅肉”,而这位基督徒以慷慨陈词的演说,作为答复。犹太人的自辩表明,他的残忍比勒索一磅肉更坏。 需要一提的是,1579年,身兼编剧、演员的斯蒂芬·格森(Stephen Gosson)在其《诲淫的学校》(“The School of Abuse”)一文中,批评“《犹太人》一剧……于红牛剧院公演……描写一群婚姻选择者的世俗贪婪,以及放高利贷者的凶残嗜血”。显然,一方面,在《威尼斯商人》之前,已有一部名为《犹太人》的戏公演一时,而且,从格森的批评似乎不难推断,戏中应有“择匣订婚”、“签约割肉”之类的情节;另一方面,剧中的“犹太人”可能正是夏洛克的前身。可惜,此剧失传,只字未留,对于《威尼斯商人》的剧中元素是否与其有所关联,只能推测。 不过,对于《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格拉西安诺“私奔”,确实有迹可循,其情节最早可能源自1470年左右出版的意大利文《马苏奇奥·迪·萨莱诺故事集》(Tales of Massuccio di Salerno)。但也许,更直接的来源,是比莎士比亚稍微年长几岁的戏剧家安东尼·芒迪(Anthony Munday,1553-1633),在其1580年出版的“传奇”《泽劳托:名望的喷泉》(Zelauto,or the Fountain of Fame)一书中,据此故事改写的一个故事:鲁道夫(Ludolfo)与一位年老的放高利贷者的女儿布里萨娜(Brisana)相爱,斯特比诺(Strabino)则爱上了鲁道夫的妹妹科妮莉亚(Cornelia),而科妮莉亚遭到家里的逼婚。鲁道夫和斯特比诺以两人的右眼做抵押,向这位放高利贷者借了一大笔钱,买了一颗贵重的宝石,凭这颗宝石,科妮莉亚的父亲同意她嫁给斯特比诺。而当这位放债人发现求婚者把自己的钱花得精光、已无力还债时,他业已首肯女儿布里萨娜嫁给鲁道夫。于是,他把两个年轻人传唤到法官面前,索要“两只右眼”作为赔偿。法官劝他要有一点仁慈之心。他却置若罔闻,回答:“我不求别的,只求得到一以贯之的公正,因此,我就要这个赔偿。”(当波西亚让夏洛克拿出一点仁慈来,夏洛克说:“我只求依法办事,能让我按约得到赔偿”。)朋友们去找律师为他俩辩护,这时,布里萨娜和科妮莉亚身着学者长袍(律师的打扮)出现在面前。布里萨娜为逾期还钱所做的辩护,在任何一个法庭都司空见惯。而这位科妮莉亚,却紧抠字眼,强调放高利贷者理应得到赔偿,却不能溢出血来。这位放高利贷者心里明白已不可能再拿回钱来,只好认输,接受鲁道夫作他的女婿,并宣布是自己财产的法定继承人。 和赛尔·乔瓦尼对莎士比亚的影响相比,安东尼·芒迪的故事已显出是二手货,因为在他的这个故事里,既没有商人,也没有犹太人。另外,这个故事结尾是皆大欢喜的喜剧:相爱的情人们得到加倍的快乐,鲁道夫不仅不用还钱,还变成了放贷者的继承人。而《威尼斯商人》却不仅喜中有悲,而且更多的是酸涩、苦楚。假如说这个“传奇”故事对莎士比亚有影响,可能是在《威尼斯商人》里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的波西亚(Portia)身上,多少有一点科妮莉亚的影子;也有可能是把鲁道夫一分为二,投射在洛伦佐(Lorenzo)和格拉西安诺(Gratiano)这两个人物身上,把布里萨娜变成杰西卡(Jessica)和尼莉莎(Nerissa)两个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