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魔幻旋风”登陆中国缘起及变体学者畅谈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newdu 参加讨论

    当莫言悟到“魔幻”的真传
    陈众议: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对我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拉美文学的崛起,客观上得益于“冷战”。首先,东西方两大政治力量的较量使处于“缓冲地带”的拉丁美洲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其次,历史文化和语言的亲近,使拉美作家在西方文坛游刃有余;同时拉丁美洲的内部矛盾从反面推动这种关系,使其大批作家流亡欧洲和美国。而古巴的存在,又使他们顺利地进入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再次,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多元混杂使拉美文学具有无比的丰富性。这也是我国作家对拉美文学情有独钟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寻根文学”就大量借鉴了拉美的“寻根文学”;尤其是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对我国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转而又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的第五代电影导演。此外,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幻想派对我国的先锋文学的影响堪称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拉美文学开启了我国作家想象力的阀门,弥合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某些文化的断层,同时为他们后来居上、走向国际增添了信心。
    赵德明:1984年至1985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我当时在那里教拉美文学。那个时候,我就发现他们这些学员涉猎外国文学的面非常宽,现代派小说的实验性、颠覆性都带给他们很深的影响。拉美文学主要是让莫言等中国作家在叙事艺术上得到启发,不单单意识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自身的禀赋和积淀,从而在创作上达到了惊人的飞跃。
    尹承东:莫言在中拉人文交流会上就谈到:“对于我们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的中国作家来说,拉丁美洲文学的现实既那么五彩缤纷又那么亲切。当时一大批拉丁美洲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中文,我读这些作品肯定正如当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巴黎的阁楼里开始读到卡夫卡的作品时同样的着迷……” 除莫言之外,扎西达娃、贾平凹、陈忠实、余华等人都承认自己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马尔克斯作品的影响,按陈众议先生的说法,那个时期几乎“中国作家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
    陈众议: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莫言获奖,并认为他“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虽然“hallucinatory realism”并非严格意义上的“magic realism”,但我们的媒体还是不由分说地将它译成了“魔幻现实主义”,谓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下融为一体”。当然,瑞典学院也特别提到了莫言与马尔克斯的关系。
    那么,从根本上,莫言是如何理解《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呢?一句话:他在《百年孤独》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看到了“集体无意识”。它沉积于民族无意识中,回荡着原始的声音。用阿斯图里亚斯的话说,它是我们的“第三现实”或现实的“第三范畴”。在我的印象当中,莫言从来没有明确地提到过这一点,但他悟到了,而且神出鬼没、持之以恒地将它“占为己有”。可以这么说,当他进入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这个宝藏时,他的“笔就飞起来了”(他甚至由此看到了前辈老乡蒲松龄的影子),最终令人高山仰止地缔造了魔幻的或者幻觉般的“高密东北乡”。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莫言的伟大在于揭示了各自从出的生活奥秘,即“集体无意识”或“原始经验遗迹”在现实生活中的奇异表征,以及这些表征所依着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或语境。正是在相似且又不同的生活和语阈之中,莫言与马尔克斯完成了美丽的神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