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帝国的重建——从曼布克奖看当代“英国性”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2013年4期 罗晨 王丽丽 参加讨论

    种族作家的崛起:民族认同的重新定义
    同移民和女性问题一样,种族问题也是当代英国性所要面对的重要因素。特瑞姆(Ryan S. Trimm)曾指出英国性在后殖民理论中的内涵。他认为,这种民族认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殖民地考验(colonial crucible)所面临的“种族差异的创伤情景”形成的。人们追溯英国文化的典型特征,以此来形成英国性的主要内容,从而将殖民者同具有“他性”的被殖民者区分开来。(83)我们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来自印度、南非、尼日利亚、澳大利亚等国的种族作家或种族作品,在数量比例上相对于英国本土的作家作品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反映了该奖项对于本土文学的坚持和肯定。然而特瑞姆同时指出,这种二元对立的民族认同被证明是不稳定的,因为它所依赖的中介是“他者”。(83)“他者”随着英帝国的没落,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换句话说,将英国性建立在把种族人群视为“他者”的基础上已丧失了存在的根基,多种族、多元化成为当代英国性不可避免的特征。
    小说历来是反映社会文化变革的敏感地带。即便入选的种族作家和作品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种族作家的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代表英国主流文学的最高殿堂,曼布克奖也不得不顺从时代的潮流,把种族文学纳入自己的评奖范围。总的说来,该类小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具有异国种族血统的作家,如奈保尔的《在自由的国度》、戈迪默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以及欧克利(Ben Okri)的《饥饿之路》(The Famished Road,1991)等;另一部分则来自白人作家以种族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如加布维拉的《热与尘》和法雷尔的《围攻克里斯纳普》等。这些小说涉及印度、非洲、犹太、澳洲土著等不同种族,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种族问题。比如,《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耻》(Disgrace,1999)反映了黑人与白人殖民者之间激烈的冲突和文化的碰撞;具有犹太身份的作家鲁本斯(Bernice Rubens)的《选中的成员》(The Elected Member,1970)描述了犹太裔英国人的生活;广为人知的《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Ark,1982)以纳粹屠杀为背景;而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凯里的《奥斯卡和路辛达》(Oscar and Lucinda,1988)则关注了澳洲的土著文化,批判了英国殖民者对本土文化的破坏和消融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小说中印度题材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下表是印度作家、印裔作家以及印度题材的作品统计表:
    
    上表所展现的仅是获奖的作品,其他进入长短名单或者在书业市场上流行的作品数量之多可想而知。事实上,这类作品的盛行已经引起了文学评论者的注意。由表1可以看到,印度本土(裔)作家和英国(白人)作家都创作了印度题材的作品。对于印度作家来说,他们在理解印度社会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内部表现了印度和英国文化相遇时的碰撞,以及两种身份经历了怎样的分裂和交融,例如拉什迪和德赛的作品都反映了英国文化对印度本土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殖民时代虽然结束了,但英国在印度遗留的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罗伊和阿迪加(Aravind Adiga)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厚印度风情令人印象深刻,《微物之神》、《白老虎》(The White Tiger,2008)等向世人展现了印度这个神秘美丽的东方国度所具有的独特生活景观。
    比起印度作家,白人作家的印度书写则经历了由“自我”到“他者”相逆的过程。贝纳(Rosalia Baena)在探讨印度题材作品盛行的原因时着重分析了殖民时代在印度的一代白人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是如何“扩展、修饰、重建和证实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什么是‘英国的’这一问题的”。(436)这些白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印度度过了童年时光,长大后却遭遇了身份认同的危机,深陷在“英国人与印度人、外国人和本地人以及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多重身份中无法自拔。(436)显然,对于他们来说,英国这个遥远的故乡是一个陌生的“他者”,这一点在曼布克奖获奖作品中虽然并未特别突出,但获奖的白人作家几乎都有印度生活的经历。例如司各特是二战时期被派到印度的英国士兵,他的《滞留》将个人经历同印度现实相结合,展现了印度独立前后的风貌以及本土文化同英国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品颇具客观性和真实性。德裔作家加布维拉则在嫁给了印度建筑师之后移居印度多年,她在《热与尘》中深切表达了对印度人民深受殖民者奴役和践踏的同情。这些小说的主题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英国殖民者对当地文化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冲击与破坏,让传统英国性掩映下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更真实地展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