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王树森:论唐诗对唐与吐蕃通使活动的书写(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术界》 王树森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陈寅恪先生即曾深具眼光地指出:吐蕃“强盛之长久,为与唐接触之诸外族所不及,其疆土又包延中国(唐朝)之西北境”“与唐朝之竞争影响甚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编)
    ②吴逢箴:《送入吐蕃使诗浅析》,《西藏研究》1984年第4期。
    ③余恕诚、郑传锐:《唐人出使吐蕃的诗史——论吕温使蕃诗》,《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④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3编,第1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76页。
    ⑤“曾”应作“鲁”,“川”应作“州”,关于常鲁出使吐蕃事,参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56页。
    ⑥唐玄宗有《命李暠使吐蕃制》(《全唐文》卷23)、《命崔琳使吐蕃诏》(《全唐文》卷30)、《赐金城公主书》(《全唐文》卷40)、《赐吐蕃赞普书》(同前)等文,又张九龄代玄宗起草之《敕吐蕃赞普书》《敕金城公主书》(文载《全唐文》卷286-287)等文,均为唐玄宗与吐蕃赞普、金城公主往来交流的产物,而相关书札的传达递送,都有赖于彼此使节。
    ⑦中唐以后,有不少送人使北蕃诗,如权德舆:《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朱庆馀:《送于中丞入蕃册立》、雍陶:《送于中丞使北蕃》等作。而曾经一度离唐附蕃的南诏,在贞元年间经由韦皋等人的细致工作,重新遣使来唐,在元稹、白居易同题《新乐府·蛮子朝》中也有生动刻画。
    ⑧王树森:《论敦煌唐五代诗歌文献的民族史意义》,《文学遗产》2015年第4期。
    ⑨敦煌伯2005卷所录之四言歌谣中“秃发狂瞽,侵我西土。皇赫斯怒,爰整其旅”数句即已可见女皇之盛。
    ⑩按,据陶敏等所考,圣历二年,元振官未至大夫,而其行大,故“夫”字为衍文,参见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373页。
    (11)按,此诗之“和西蕃使”,诸家均未确认究为何人,唯陶敏等系张说《和戎篇送桓侍郎序》于长安三年四月,据张序,似有集体送别,杜审言当时或躬逢其会,暂定于此。参见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400页。
    (12)陶敏:《全唐诗人名汇考》,辽海出版社,2006年,第356-357页。
    (13)按,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两句自注云:“平时开远门外立堠云: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戍人不为万里行,其实就盈数也。”可见,石堠起着重要的路标作用。
    (14)按,原文见王尧:《吐蕃金石录》,《全唐文》卷988题作《盟吐蕃题柱文》。
    (15)王树森:《唐蕃角力与盛唐西北边塞诗》,《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6)名悉猎中宗景龙年间曾作为迎亲使来唐迎接金城公主,期间获与唐宗室游宴联句,深受优礼。开元十八年,名悉猎再次随唐使皇甫惟明等人来唐,《旧唐书》卷196上《吐蕃上》记云:“十八年十月,名悉猎等至京师,上御宣政殿,列羽林仗以见之。悉猎颇晓书记,先曾迎金城公主至长安,当时朝廷皆称其才辩。及是上引入内宴,与语,甚礼之,赐紫袍金带及鱼袋,并时服、缯彩、银盘、胡瓶,仍于别馆供拟甚厚。”
    (17)当作“朱明”,参贺忠:《唐王建<宫词>笺证》(复旦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此诗笺证。
    (18)陶敏、傅璇琮、李一飞:《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811页。
    (19)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3册,卷6,中华书局,1990年,第86-93页。
    (20)田峰:《吐蕃别馆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
    (21)历史上,人们可能对南宋使金的痛心情景印象很深:宋向金称侄纳贡,许多使臣受侮辱、遭扣留,甚至丧命,以至使者所作诗中经常出现要“奋身徇主”(王之望《出疆次副使淮阴舟行》)、“身糜鼎镬”(京镗《留金馆作》)一类言词。唐代入蕃使节,虽在多数时候受到对方善待,但在若干特殊情形下,也难免有遭辱之虞,可举一例为证。《册府元龟》卷132《帝王部·旌表二》:“永隆二年四月,赠故吉州长史陈行焉睦州刺史,旌忠节也。初行焉使吐蕃,吐蕃大臣钦陵使行焉拜伏,行焉拥节不屈,临之以兵,竟不从,因被拘留十余年而卒。至是丧还。帝深嘉叹之,故赠官焉。”
    (22)分别是纪处讷与赵彦昭,事见《资治通鉴》卷208,“(睿宗景云元年正月)上(按,指唐中宗)命纪处讷送金城公主适吐蕃”条,第6639页。
    (23)事见《资治通鉴》卷227,“(建中四年六月)庚午”条,第7347页;同书卷229(兴元元年四月)“左仆射李揆自吐蕃还,甲子,薨于凤州”条,第7426页。
    (24)按,本处所讨论的吕温使蕃诗歌的文学价值,有据前引余恕诚先生论文发挥处,不再重新出注。所需交代的有一点,余先生论文最后,制作了《吕温使蕃经过及其作品一览表》。我曾根据《旧唐书·张荐传》、权德舆《唐故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充吊赠吐蕃使赠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并序)》、吕温《代张侍郎起居表》《谢章服表》《代都监使奏吐蕃事宜状》等文、权德舆《张工部至薄寒山下有书,无由驰报,輤车之至,倍切悲怀》等诗,向老师提出了关于吕温出使吐蕃经历的几点疑问。如吐蕃是否因所谓唐朝政局动荡而扣留吕温?作为正使的张荐究竟在何处病故?吕温又是何时代理其职?吕温后来卧病在哪里休养?认为诸家记载有矛盾扞格之处(原文较繁,此处一并省去)。这些疑问提出以后,老师做了认真考虑,认为史书中所云张荐、吕温行程确有不明之处,但他认为在未有新的确切证据前,这些问题可暂时放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