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汉论坛》 陆路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汉魏六朝是五言诗逐渐由俗调成为文人诗主要形式的时期,伴随着五言诗的文人化的是五言诗雅俗观的变迁,但此时期的文献中文人对诗歌体式雅俗观的论述较少。后人对此问题关注亦不多。本文通过对作家作品及文学史料的分析,发现文人对五言诗的雅俗观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初步文人化,正式文人化,变异为新体诗从而逐步消除了五言诗雅俗观的过程。
    关 键 词:汉魏六朝/五言诗/雅俗观
     
    汉魏六朝是我国文学史上文体学逐渐成熟的时期,随着文体学的成熟,文人往往恪守各文体的创作规则和使用场合。与此同时,文人又有明晰的诗歌体式的雅俗观,而诗歌体式的雅俗变化又与其文人化及功能的衍化过程相伴随。本文拟以五言诗为中心考察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体式雅俗观的变化。
    一、两汉:五言俗调雅化的发轫期
    汉人因为五经之一的《诗经》以四言为主,故以四言为诗歌的正统体式,往往以之颂德言志,抒发较为正式严肃庄重的情感。如西汉韦孟作《讽谏诗》匡谏汉楚戊,后又作《在邹诗》以述志。西汉韦玄成《自劾诗》、《戒子孙诗》,东汉文人傅毅以四言《迪志诗》述志,班固以四言作《辟雍》、《灵台》等颂德之作。
    五言诗则起源于街陌谣讴,往往为乐府民歌所采用,所以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五言就是流行歌曲,其表现的情感内容也来自乐府,最初多以之描述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羁旅行役,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游仙求道等私人的、非正式的或比较哀怨的情感内容,抒情也较四言坦率。所以张衡以四言诗作颂德之《东巡诰》,而以五言俗调作《同声歌》表现夫妇闺房之乐。汉代的文人五言诗也带有明显的乐府风格,《古诗十九首》就是典型。至于苏李诗,虽然历来对其创作时间和作者有争议,但从这些诗以五言写离别相思,即可见作者对诗歌体式的雅俗之别与汉人的一般观点相同。
    至于骚体则继承楚骚传统表达哀怨苍凉的情感,如乌孙公主刘细君《悲愁歌》、息躬夫《绝命辞》、张衡《四愁诗》等即是。刘邦《大风歌》风格苍凉上与骚体相通,但抒发一种希望猛士守四方的壮志,以四言为之更合适,也许因为刘邦是楚人,而他又非读书人,对四言诗也许不熟,而对楚地民歌耳熟能详,故直接使用骚体来述志了。
    东汉时部分文人有意无意间对诗歌体式的表现功能有所突破。如郦炎、赵壹以五言诗述志,班固以五言咏史,蔡邕《翠鸟》以五言咏物。
    班固以五言咏史、蔡邕以五言咏物的原因大概是:四言之类的高雅正式的诗歌体式已经形成规则和约定俗成的所适宜表现的情感内容和范围,故不容易承载新的内容,而咏史、咏物尚属于新的内容(咏物诗自屈原《橘颂》之后罕有作者),缺乏创作规范,姑且使用当时视为俗调的五言诗,而乐府民歌多用五言,故班、蔡之作也带有汉乐府诗的叙事性。而五言俗调,一方面表现力确实比四言强,另一方面,这类诗还没形成创作规范,容易加入新的表现内容,此外这类本身就不登大雅之堂的俗调,即便加入新的表现内容,也不会引起正统文人的反对,所以东汉文人遇到一些新的表现内容又无法认准其适合表现的诗歌体式时,一般就会姑且使用五言俗调加以表现。与我们现在的一些新事物、新题材更容易写入新诗、流行歌曲的道理是一样的。
    班固咏历史及蔡邕以咏翠鸟言志,皆可属于正式的严肃的情感内容,也就是说班固、蔡邕与郦炎、赵壹以五言诗述志等一样是无意间提升了五言诗的品质,述志、咏物、咏史等也是后来五言成为雅体之后的主要表现内容。这些文人有意无意的尝试为五言诗成为雅体,最终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体式之一,做出了最初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