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宋元话本小说的连环结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 叶楚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故事连环不仅是章回小说的一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也非常普遍地存在于宋元之际的话本小说中,并涉及多种类别的作品。之所以在话本小说中会出现这种结构,与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本事改编的需要以及话本体制的特性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此外,联系话本小说的发生机制可以看到,叙事性的“头回”与“正话”不只是小说开头部分的引子与正文,还有可能在小说内部复制,形成连绵往复的状态,这是故事连环结构在话本小说中大量出现更为关键的原因。对于话本小说中连环结构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摆脱长篇或短篇的概念,从古代小说共生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一结构的成因。
    作者简介:叶楚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结构问题是话本小说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论者或是引入西方叙事学的理论分析话本小说的结构①,或是从话本小说体制的角度切入,分析其入话、头回、正话、篇尾诸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②。不过,话本小说源于“说话”技艺,并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仅仅通过西方叙事学的理论很难得到一个清晰的观照。此外,话本小说兼具“话本”与“小说”的双重特性,对话本体制的考察也不能完全取代对小说内部结构的探讨。
    就结构而言,论者会常常说及连环结构:即小说是由若干故事连环勾锁而成,每部分的故事都有各自的主要人物,并且故事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传递彼此相连的。一般认为连环结构是“头绪既繁,脚色复夥”③的章回小说的专利。其实,如果从古代小说共生的角度着眼会发现,这种结构也广泛存在于被视为短篇小说的宋元话本小说里。本文便从考察话本小说中的连环结构入手,联系话本小说的发生机制,探讨这一现象及其成因,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对话本小说的内部体制进行一番新的审视。由于除了《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外,宋元之际的话本小说作品几乎都已失传,因此,本文所讨论的话本小说都是刊印于明代,但经过胡士莹、程毅中等学者考定,认为其“主体尚存宋元旧观”④的作品。
    一、话本小说中的故事连环
    在宋元话本小说里,连环结构颇为常见,并且存在于不同类别的小说中。《喻世明言》中的《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大致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主人公是韦恕,述其寻找御马“照殿玉狮子”,并与种瓜的张古老相识之事;第二段中心人物是张古老,叙其如何娶到韦恕的女儿韦文女;第三段主人公转成了韦恕之子韦义方,叙述其对于妹妹韦文女的一路寻访。这篇小说的本事是《太平广记》中的《张老》。在本事中,整篇故事的主人公从头至尾都是张老,其间韦恕只说了两句话,而韦义方的性情也淡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本事相比,《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一篇大大增加了韦恕与韦义方的戏份,并由此形成了“韦恕—张古老—韦义方”三段式的结构。尤其在小说的第三段,整个故事几乎都从韦义方的角度叙出,张古老的神迹在这样一个凡人视角的观照下,显得更为瑞气氤氲、仙雾缭绕,也十分契合张古老那种如神龙一般只见其首不见其尾的仙家气质。
    公案类的小说里,连环结构同样可以使故事显得扑朔迷离。在《醒世恒言》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故事也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中心人物是刘贵,叙述其从岳父那里得到十五贯钱,又遇盗被杀;在刘贵被杀之后,故事的中心人物转成了刘贵的小妾陈氏,叙其路遇崔宁,并因此陷入杀夫的罪名之中以至屈死;陈氏死后,中心人物成为刘贵的妻子王氏,通过王氏的一番遭际,才最终揭示出案情。由于小说不断转换中心人物,而每个中心人物所接触的事实都不是事情的全部,整个小说始终笼罩在一种惊疑交加的氛围中。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运用这样三段式的结构可能有些迫不得已:由于故事的前两个中心人物刘贵和陈氏都先后被杀,因此只能通过这种中心人物的更替才能把故事叙述下去。但从客观效果看,也就形成了更为纯粹的三个人物彼此传递、交接的连环。
    连环结构不仅体现在小说的叙事中,也呈现在小说的题名里。在《醉翁谈录》所载的话本名目中有《十条龙》、《陶铁僧》;《宝文堂书目》在子杂类之下也著录了《山亭儿》,而这些题名所对应的故事应当是《警世通言》的《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小说末尾云:“话名只唤做《山亭儿》,亦名《十条龙》、《陶铁僧》、《孝义尹宗事迹》。”⑤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异名,与其结构方式密切相关。可以看到,这些题名共指向四个人物:除了陶铁僧和尹宗之外,还有绰号十条龙的苗忠和最后借山亭儿得以报仇的万秀娘。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叙述恰好可以分为四段,而这四个人物又正是每一段故事的中心人物。第一段的中心人物是陶铁僧,叙其因偷盗被万员外辞退后流落在外,并与大字焦吉和十条龙苗忠两个强人结识;第二段的中心人物是苗忠,他领着焦、陶两人拦路抢走了万家的财物,并霸占了万秀娘;第三段的中心人物是尹宗,他欲图救万秀娘,却反被苗忠等所杀;第四段的中心人物是万秀娘,她忍辱偷生,最终迎来了报仇雪恨的机会。正是因为小说内部采用了四段故事连环的结构,并且每段故事都有各自的中心人物,才使这篇小说会有如此多的异名。也就是说,由于小说经历了四个中心人物的传递,用任何一个人物及其事迹都很难去涵盖整篇小说的内容,才会出现用不同的中心人物作为故事题名的现象。因此,在论者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些分散,但或许这不是因为“说话人的观点不够鲜明,还不善于提炼主题,突出重点”⑥,而是由于小说所采用的结构使然。
    与这一篇状况极为类似的还有《喻世明言》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从题名看,此篇小说的中心人物应是宋四公以及禁魂张。但这个故事还有其他题名,在《醉翁谈录》中记载了名为《赵正激恼京师》的话本,《录鬼簿》在陆显之的名下标明其著有《好儿赵正》话本,此外,《宝文堂书目》中也著录有《赵正侯兴》。对于《赵正激恼京师》与《好儿赵正》是否与《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对应,学界尚有不同意见。从小说所叙之事看,《赵正侯兴》极有可能便是《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另外一个异名。因此,这些题名实际上也指向了宋四公、禁魂张、赵正、侯兴四人,而他们也恰与《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几段故事的中心人物有关。
    小说正话第一段的中心人物是禁魂张,叙其如何悭吝,并因为悭吝引发了贼盗宋四公的不满;第二段的中心人物转成宋四公,他夜入禁魂张的银库盗出大量钱财,又去谟县投奔徒弟赵正;第三段的中心人物便成为赵正,他施展各种巧妙的手段戏耍宋四公,并来到京师寻见宋四公的另一个徒弟侯兴;小说的第四段叙述赵正、侯兴在京师会合之后,与宋四公等众贼盗联手大闹京师。在题名出现的几人里,除了侯兴存身于众贼盗之列,并没有成为独立的中心人物之外,其他三人在小说中都能够作为主角支撑起一段故事。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所叙述的内容还是结构,这篇小说都与《水浒传》极为相似:同样着力写的是一群手段高超的“好汉”,并且采用了相同的结构方式:从宋四公到赵正的人物传递似曾相识,让读者自然地会联想起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的故事是如何连缀的,而宋四公、赵正等人最后的联手也像是一场没有举行仪式的聚义。
    就与《水浒传》结构的相似而言,除了《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之外,更为逼肖的作品则是《喻世明言》的《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是一篇书写五代时期英雄人物传奇经历的小说,但小说正话部分首先出现的中心人物却不是这些英雄,而是制作乐器的匠人阎招亮。由阎招亮制造龙笛之事引出第一个好汉史弘肇。在叙完史弘肇与阎越英成婚之后,第二个好汉郭威出现了。此后便以郭威为主要人物,叙述他与柴夫人的婚配。婚后经历了一番投军的波折,郭威又遇见了下一个主要人物刘知远,此后的故事便围绕刘知远展开,叙述刘知远因与桑维翰不合而出镇太原府。而在小说的末尾部分,刘知远、郭威、史弘肇三条好汉聚集在一起,风云际会、共同发迹。因此,整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五段:即“阎招亮—史弘肇—郭威—刘知远—君臣会”,由阎招亮引出史弘肇的叙述方式酷似《水浒传》中由王进而叙及史进,而倘或不看小说的篇幅,史弘肇、郭威、刘知远三人之间的故事传递也完全符合《水浒传》连环结构的特质,就连最后的君臣会也与梁山好汉的聚义如出一辙。从结构上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完全就是一部微型的《水浒传》。
    由上可知,故事连环不仅出现在长篇的章回小说里,也非常普遍地存在于宋元之际的话本小说之中,覆盖了朴刀、神仙、公案等多种类别的作品。而之所以在话本小说中也会出现这种结构,与小说的叙述角度、写作方式以及内部体制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