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15页。 ②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校勘本)》,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69页。 ③王肃:《孔子家语》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6页。 ④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82册,第366页。 ⑤《隋书·经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18页。 ⑥《史记索隐》云:“子夏文学著于四科,序《诗》传《易》。”见《史记》卷六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20页。 ⑦刘毓庆、郭万金:《从文学到经学——先秦两汉诗经学史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3—24页。 ⑧孔颖达:《毛诗正义》,第263页。关于大、小《序》之分大致有四种观点,除陆德明所引外,第二种是成伯玙认为,《关雎序》乃《大序》,其余众篇之前为《小序》(《毛诗指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册,第174页);第三种观点是朱熹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至“是谓四始,诗之至也”乃为《大序》,其余为《小序》(《诗序辨说》,《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56册,第262页)。第四种是程大昌认为,“如‘关雎,后妃之德也’,世人之谓小序者,古序也;两语以外续而申之,谓大序者,宏语也。”(《考古编》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2册,第10页)。文中郑玄所谓的大、小序是指陆德明提及的分法。 ⑨王鸿绪:《诗经传说汇纂》卷首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3册,第1页。 ⑩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56页。 (11)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九下,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575页。 (12)姚际恒:《诗经通论·诗经论旨》,《姚际恒著作集》第一册,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第3页。 (13)夏炘:《诗序》,《读诗劄记》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70册,第617页。 (14)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集传》,第121页。 (15)朱彝尊:《经义考》,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9年,第699页。 (16)《读诗劄记》卷一,第617页。 (17)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18册,第222页。 (18)李樗、黄櫄:《毛诗李黄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1册,第3页。 (19)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0册,第296页。 (20)范处义:《诗补传·篇目》,《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册,第22页。 (21)《二程遗书》卷二十四,第312页。 (2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97、99页。 (23)《诗补传·篇目》,《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2册,第23页。 (24)《礼记正义·经解》卷五十,《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第1069页。 (25)对于《诗序》斥言美刺的问题,孔颖达却有另外一种观点,《齐谱疏》云:“子夏亲承圣旨,齐之君世号谥未亡,若有别责余君,作叙无容不悉,何得阙其所刺,不斥言乎?”认为子夏作《序》本就应斥言,君世之谥号本当详细道明(第455页)。韩愈的说法与此完全相反,这是韩愈反对旧说、挑战权威的又一证明。 (26)韩愈:《重答张籍书》,《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33页。 (27)《韦渠牟传》,《旧唐书·德宗纪》卷一百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728页),亦见《唐语林》卷六(第519页)。 (28)王谠:《唐语林》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19页。 (29)叶国良:《宋人疑经改经考》,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0年,第139—140页。 (3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艺文志》卷五十七,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441页。 (31)《答张籍书》云:“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韩昌黎文集校注》,第130页)早在三国时,姚信即疑非孟子自著,但并未形成较大影响,在韩愈之后才引起了广泛注意。 (32)《答侯生问论语书》云:“愈昔注解其书,而不敢过求其意,取圣人之旨而合之,则足以信后生辈耳。”《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483页。 (33)《韩昌黎文集校注》,第18页。 (3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30页。 (3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8页。 (36)《送王埙秀才序》,《韩昌黎文集校注》,第262页。 (37)《读荀》,《韩昌黎文集校注》,第36页。 (38)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6页。 (39)《祭吏部韩侍郎文》,《全唐文》,第2864页。 (40)《韩文公墓志铭》,《全唐文》,第3119页。 (41)《新唐书·韩愈列传》,第5269页。 (42)《宋人疑经改经考》,第75页。 (43)欧阳修:《诗本义·序问》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册,第293页。 (44)《二程遗书》,第312页。 (45)《麈史》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第619页。 (46)郑樵:《诗辨妄·诗序辨》,《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56册,第227页。 (47)郑樵:《六经奥论·诗序辨》,《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84册,第68页。 (48)朱彝尊:《经义考》,第699页。 (49)朱熹:《诗序辩说》,《续修四库全书》经都第56册,第261页。 (50)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诗序之辨》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38册,第86页。 (51)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八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01页。 (52)欧阳修:《诗本义·序问》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0册,第214页。 (53)《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第三》,第1049、1051、1059页。 (54)程元敏:《三经新义辑考汇评(二)》上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25、68页。 (55)《诗辨妄》,《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56册,第227页。 (56)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016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