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宋书》卷六七,中华书局,册六,页1754。 ②《宋书》卷七三,中华书局,册七,页1893。 ③鲍照著,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卷首,上海古籍1980年,页5。 ④《宋书》卷六七,中华书局,册六,页1753。 ⑤《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二。 ⑥[明]王瓒、蔡芳编纂,胡珠生校注《弘治温州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页45。 ⑦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四六八,册三,页833。 ⑧《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二,册中,页1168。 ⑨[明]冯惟讷《古诗纪》卷四七,日本汲古书店2004年影印嘉靖本,册二,页45。 ⑩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宋诗》卷三,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册2,页815。 (11)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台北,里仁书局2004年版,页127。 (12)《宋书》卷五三,册五,页1522。 (13)《晋书》卷七六,册七,页2007。 (14)《晋书》卷一○○,册八,页2632。同书页2640校勘记15:“《安纪》、《通鉴》一一一‘谢逸’作‘司马逸’,《宋书》、《南史》张进之传作‘司马逸之’。”《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宦职·守》据《南史·张进之传》作司马逸,记为安帝隆安元年。故《晋书·孙恩传》“永嘉太守谢逸”或为司马逸之误,待考。 (15)陈冰原《谢灵运和他的家族》,载《谢灵运研究丛书》之五《谢灵运在永嘉(温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26。 (16)《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五四二,册三,页1620。 (17)《宋书》卷七三,册七,第1893页。 (18)《增订注释全唐诗》卷四六八,册三,页832。 (19)钱仲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卷首,上海古籍1980年,页5。 (20)吴丕绩《鲍照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初版,页38。 (21)《鲍参军集注》卷二,页76。 (22)丁福林《鲍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131。又见于同氏《鲍照研究》,凤凰出版社,2009年,页74。 (23)《宋书》卷三五,中华书局,册四,页1037。 (24)《南齐书》卷一四,中华书局,册一,页246。 (25)《宋书》卷三五“州郡一”,册四,页1037。 (26)严可均辑《全宋文》卷四六,《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册三,页2687。 (27)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二,中册,页1162。 (28)《鲍参军集注》卷五,页287。 (29)《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二,册中,页1165。 (30)《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二,册中,页1162。 (31)同上书卷,页1168。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2015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