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古诗十九首》词语考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 谢思炜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通过对《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进行全面考察,可以确认其中有一大批东汉时期使用的词语,并有袭用东汉作家的明显证据。《古诗十九首》又与建安诗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是后者模仿袭用的对象,其称谓系统词汇同于汉诗而不同于建安诗,而且很少使用在曹植等人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藻饰性词语。因此,其产生时代应在东汉后期,建安之前,将其归于曹植名下的说法难以成立。
    关 键 词: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苏李诗/建安诗
    基金项目: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2014年)“汉语诗歌词汇研究”。
    作者简介: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诗十九首》每首8句至20句不等,共254句1 270字。五言诗自产生至后世,其基本句型即是上二下三①,其中三字节一般可再切分为一二或二一字节。在《古诗十九首》中,除上东门、王子乔等个别三字词外,三字节一般也可切分为两个词汇单位。这样,全部十九首诗一共可切分出约760个左右的字节或词汇单位,其中二字节与一字节的比例约为2∶1。切分出的一字节无疑都是单音词。但在《古诗十九首》中,三字节有时是两个单音形容词用“且”或“已”字连接,如:阻且长、清且浅、高且长、萋已绿、率已厉;或两个单音名词用“与”字连接,如:宛与洛、纨与素、丘与坟。这种形式自然可以切分为三个单音词,但也可能是一个并列式双音词因满足三字节需要而插入一个虚词,如清浅、宛洛、纨素、丘坟,都是可以成词的。还有一些三字节,如:安可知、日已远、日已缓、忽已晚、勿复道、忽复易、永不寤、日以疏、日以亲,都是单音动词或形容词前用了不止一字的虚词(副词或连词)或状语成分,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把它们都切分成单音词,但是否合理很难确定。以上这些三字节格式在后代五言诗(主要是古体)中仍有保留,但不像在古诗十九首时代这样多见。这是五言诗在早期发展中为变二字节为三字节而采取的一种敷衍方法。
    二字节中当然有很多是双音词(包括单纯词和复合词),但也有一些是不成词的(还有一些在两可之间),如:与君、相去、各在、思君、昔为、今为、上与、上有、谁能、昔我、弃我、伤彼、将随、君亮、将以、思为、下有、难可、亮无(良无)、焉能、上言、下言、遗我,等等。其中大部分当然都应再切分为单音词,但也有一些是有沿承关系的,可以在前代文献中找到用例,或者是当时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词语组合。
    由于汉语双音词与词组的分界本来就比较模糊,此外还存在上述某些习惯性组合,所以尽管只有254句700多个字节,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双音词和单音词的统计数据却并不容易。笔者从这十九首诗中提取出的双音词为252个,当然,依不同判断标准这一数字会有所出入。以下的考察将包括大部分双音词,还包括上述一些习用组合以及一些化自前人的句子,或与乐府、汉诗、建安诗相似度很高的句子,乃至某些单音词的使用。自唐代《文选》李善注以来,《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和关键词语一再被提出来讨论,有关其产生时代及作者问题的争议实际上都与对其中所用词语的考察有关,如李善注即称其“词兼东都,非尽是(枚)乘”②,近代学者对其中促织、蟾兔等词语的产生时代也有考察③。近人注本,如朱自清《古诗十九首述》④、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⑤等,在词语解释上亦多有发明。近年还出现一些专门从词语角度考察《古诗十九首》的论文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种大型古籍数据库(语料库)问世,使今人有可能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工作方法,尝试此前难以从事的穷尽性词语调查,对文本中的全部词语逐一考察其来源及在某一时代的使用情况,充分发掘、利用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均是考察这组作品产生时代、确定其在五言诗系统中所处地位的内在证据。
    一、《古诗十九首》中源自先秦文献的词语
    《古诗十九首》中有相当数量源自《诗经》、《楚辞》等先秦文献的词语或词组、句子⑦,前人多已指出。据本文统计,其中源自《诗经》的词语(词组、句子)共44个,使用频次为53次。仅“凛凛岁云暮”一首诗中就有多达9个用例。其中除一些名物词、叠音形容词和联绵形容词以及某些习惯用法未必是有意用《诗》,翻用《诗经》成句的即有“道路阻且长”(《蒹葭》“道阻且长”)、“南箕北有斗”(《大东》“维南有箕”、“维北有斗”)、“携手同车归”(《北风》“携手同车”、“携手同归”)、“路远莫致之”(《竹竿》“远莫致之”)、“泣涕零如雨”(《燕燕》“泣涕如雨”,《东山》“零雨其濛”)。此外,昔我、不成章、驾言迈、颜如玉、锦衾、同袍、巧笑、旋归等词语,也都一望而知来自《诗经》。“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二句,则直用《诗经》二篇名,隐括其篇意(详后述)。十九首所使用的《诗经》中的某些词语,到汉代已成为古雅的词汇,例如“泣涕”一词,在汉诗甚至建安诗人作品中都极少用,而改用“泪下”等说法,十九首用此无疑为其增添了一种书卷气。
    十九首中源自《楚辞》(不含汉代作品)的词语计有20个,使用频次为23次。这些词语主要涉及《离骚》及《九歌》、《九章》的部分篇章,其中如涉江、采芙蓉、芳草、蕙兰等词语,都是《楚辞》的特征性用语。在先秦文献中,《诗经》、《楚辞》被十九首采用的词语数量居首,足以证明这两大经典在中国诗歌词汇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十九首使用《诗经》词语的频次又明显超出《楚辞》,除了说明《诗经》作为经学传授在汉代的巨大影响外,还可能反映了早期五言诗写作往往直接脱胎或取资于四言诗的事实。除上述翻用《诗经》成句的例子外,十九首中还有“同心而离居”(张衡《怨诗》“同心离居”),都是仅增添或调整一字而成。化用《楚辞》成句则较少,在十九首中仅有“荡子行不归”(《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一例,还不是很典型。
    以上这些源自《诗经》、《楚辞》的用语,分散于十九首各篇,而不同于另一组疑问很大的苏李诗,在某几篇中忽然出现“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⑧这样集中用典的情况。这种词汇用语上的一致性,是《古诗十九首》内在整体性的一种证明。
    除《诗经》、《楚辞》外,《古诗十九首》还使用了源自先秦其他文献的词语共计96个(108频次)。其中源自《庄子》的词语最多,达18个。这部分文献由其性质所决定,其中保留至汉代的词汇有大量已成为常用词或日常用语。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用例,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引用文献的字面或成语,如“馨香盈怀袖”两用《左传》(桓公六年“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成公十七年“琼瑰盈吾怀乎”),“人生天地间”用《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客从远方来”、“上有弦歌声”隐用《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阳货》“闻弦歌之声”),“荣名以为宝”用《礼记》(《檀弓》“仁亲为宝”,《儒行》“忠信以为宝”)。描写时令,则多用《月令》,如“促织鸣东壁”(“蟋蟀居壁”)、“凉风率已厉”(“孟秋之月……凉风至”)、“孟冬寒气至”(“季秋之月……寒气总至”)。“枉驾惠前绥”甚至使用了一个在诗歌中极少见的仪式性描写(《昏义》“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则来自《吕氏春秋》(《孟冬纪》“死者弥久生者弥疏”)。
    以上引用先秦文献的情况,除了证实这组诗的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外,在语言运用上还表现出一种在汉诗中少有的纯熟自如。汉代四言诗也大量套用《诗经》成句,使用其中词汇,但表现出的是一种明显的模拟和风格上的僵化。而十九首的词语运用则显得十分自然,不经提示往往不易察觉是在化用前人语意。这可能是因为十九首同时还受到汉乐府等作品影响,使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日常词语,并不是刻意模拟《诗经》等前代作品。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十九首所使用的《诗经》、《楚辞》词语,有些也见于汉诗、苏李诗和建安诗人作品,如良人、女萝、芳草;其中尤以叠音形容词和联绵形容词为多,如萧萧、悠悠、郁郁、磊磊、逶迤、慷慨等。还有一些词汇同时又见于汉乐府作品,如贱妾、松柏、鸳鸯、佳人、青青、皎皎、戚戚、冉冉等,可以判断为更接近于生活用语。其他较为特殊的词语,如巧笑、驾言、令德、被服等,则在汉诗和建安诗中都只有个别用例,其使用还可能暗示了苏李诗、建安诗与十九首之间的关联。惟有张衡《四愁诗》“路远莫致倚逍遥”,与十九首同样翻用《诗经》成句,恐非偶合。十九首中另有“同心而离居”也翻用张诗,似可证实其间存在因袭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