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用同题集咏的形式与元初遗民诗社活动多借用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密切关系 元初停开科举,广大遗民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士人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一向以读书为业的士人失去了生存的支柱,他们内心极度焦虑恐惧。 为了弥补科举废除的缺憾,满足文人同台竞技比武的心理,月泉吟社及武林社、越中诗社、山阴诗社等元初诗社纷纷模仿科举考试命题,征诗、封卷、评阅、采取了糊名制,排名发奖,糊名制对后世隐语的流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清末民国诗社多采用寓名别号,规模很大,明确指出受到月泉吟社糊名的影响,如蜇园钵社:“迷离姓氏,为月泉吟社之遗。”[15]6“傥隐姓名,亦月泉吟社之续云尔,”[16]251衡门诗社:“每课由各友轮次命题,得卷糊名,易书公平发榜。”[16]10可见衡门诗社和蜇园钵社都在从形式上模仿月泉吟社,衡门诗社采用寓名进行比赛,发榜时才公开真名,以显示评卷的公正。月泉吟社糊名制对后世影响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次模拟科举而举行的同题集咏征诗,弥补了科举废除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宋遗民进行了一次心理补偿。正如欧阳光所说:“元蒙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曾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取消了科举考试,这对于早已把参加科举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的汉族知识分子来说,犹如人生道路的大塌方,造成他们群体性的巨大的幻灭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下,借用科举考试的形式进行诗社活动,实际上就有了模拟科举考试的性质,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参加这一活动,复唤起青衫之梦,得到些许精神补偿。这也正是月泉吟社的征诗活动得到知识分子热烈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17]80 明代李东阳对此模拟科举考试已经说得很清楚:“元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今世所传,惟浦江吴氏月泉吟社,谢翱为考官,“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取罗公福为首。其所刻诗,以和平温厚为主,无甚警拔,而卷中亦无能过之者,盖一时所尚如此。闻此等集尚有存者,然未及见也。”[18]152钱谦益也说:“月泉吟社,仿锁院试士之法。”[4]335这些都足以说明月泉吟社采用同题集咏方式原因之一是为了弥补科举缺失,以满足士人心理需求。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是在模仿唐代科举考试,因为唐代科举以诗取士,同一个题目,士人群体共作,题目往往含蓄带有引申义,需要士人自己去揣摩理会。月泉吟社也是如此,第一名罗公福在给吴渭的回送诗赏劄中写道:“抚景兴思,慨唐科之不复,以诗为试,觊同雅之可追。窃知扶植之盛……复唤起青衫之梦……”[2]89-90罗公福点出了月泉吟社是以唐代科举为标榜,并指出月泉吟社主旨之一是满足文人文艺比武的需要。 试看唐代科举的题目《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贡院楼北新栽小松》、《金谷园花发怀古》、《青云千吕》、《风不鸣条》、《荐冰》、《风光草浮际》、《龙池春草》、《玉水记方流》、《鸟散余花落》、《鱼上冰》、《暗投明珠》、《亚父碎玉斗》、《日暖万年枝》、《浊水求珠》、《风动万年枝》、《禁中春松》、《竹箭有筠》、《花发上林》、《春台晴望》、《御沟新柳》、《洛出书》、《湘灵鼓瑟》、《春风扇微和》等[19],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关乎政治,需要很好的解题,揣摩出题者的意图,不能跑题方能高中。这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而月泉吟社的《春日田园杂兴》也是如此,模仿唐代科举试题并留给士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要想高中必须仔细揣摩字面下暗含的实际意义,隐中微奥极为重要。 《诗评》:“《春日田园杂兴》,此盖借题于石湖,作者固不可舍田园而泛言,亦不可泥田园而他及,舍之则非此诗之题,泥之则失此题之趣。有因春日田园间景物,感动性情,意与景融,辞与意会,一吟风轻,悠然自见,其为杂兴者,此真杂兴也.不明此义,而为此诗,他未暇悉论,往往叙实者多入于赋;称美者多近于颂,甚者将杂兴二字体贴,而相去益远矣!诸公长者,惠顾是盟而屑之教,形容模写,尽情极态,使人诵之,如游辋川,如遇桃源,如共柴桑墟里,抚荣木,观流泉,种东皋之苗,摘园中之蔬,与义熙人相尔汝也。”[2]5-6这是吴渭于至元二十四年亲笔题写的月泉吟社诗评,对春日田园杂兴题目进行了点评,隐中微奥是根本,起兴言他物不可或缺。虽然借助范成大春日田园诗题,题目内涵与范成大诗迥异,离开田园言他物这属于跑题,“杂兴”乃真杂兴也,意思是不要流于歌颂赞美,实指要像王维、陶渊明一样归隐守志不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义熙是东晋安帝的年号,陶渊明由晋入宋之后,仍题甲子义熙年号,《题渊明小像卷后》:“有谓渊明耻仕二姓,在晋所作,皆题年号,入宋之时,惟书甲子”[20]470,吴渭此意甚明,暗示应试的广大遗民要在诗歌中抒发象渊明那样的隐逸情怀,要守节不移,不能单纯写田园景物,要起兴,借此物言他物。借田园起兴抒发渊明一样的归隐志向,以抗节不出仕。如果不能理解“与义熙人相尔汝”的话,就不能中选。罗公福《回送诗赏劄》:“读渊明诗,久识田园之趣;从夫子学,愿为农圃之民。未敢望其下风。”[2]89指出了罗公福获得第一名的原因,因为他很好地理解了诗的归隐之意。 元初其他遗民的诗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春日田园杂兴》这次同题集咏的目的,是一种间接的解读。黄庚“荒草深深锁竹扉”,“无主落花随水去”[21]800,点出了当时遗民们普遍的感情是田野荒芜、落花无主的亡国之悲。真山民“宋亡后,埋名隐迹,字号不得而传,其诗有云‘世换山如醉,田荒草自新’亦可悲也!”[4]390这些遗民诗都有春日田园杂兴的引申义:“田园将芜,而胡不归之意”[4]335。 《春日田园题意》:“此题要就春日田园上做出杂兴,却不是要将杂兴二字体贴。只为时文气习未除,故多不体认得此题之趣,识者当自知之,”[2]2-3这种命题模式与唐代科举的做法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说月泉吟社同题集咏借鉴了唐代科举的模式,是有意的模仿,同题集咏符合遗民心理需求,引起他们文化价值的心理认同,这是其他群咏方式无法做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