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生”与“熟”——古代文艺批评对待概念研究之一(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薛显超 参加讨论

    三、“生”作为“熟”的拯救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变化生新是文艺的根本生命,随着文艺部类的发展及文艺观念的演进,人们对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调、技法之熟尽管是顺利传达的基础,但同样容易导致俗、甜、软、腻等诸多弊端。按照一般文艺的发展规律,在每种艺术发展、独立的初期,总要经历技法、形式、规制等因素的成熟过程,形成所谓的法度规矩。在此之后,艺术的创新就是处理意与法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形式、技巧等因素了。苏轼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17)强调的便是对技巧之外的精神内蕴的关注。正因如此,论家心中“熟”便有了深浅精粗的区别,刘熙载云:“书家同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惟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18)后世论家中凡以“熟”为病的,大多是从“熟”之粗浅处所易引发的弊端着眼的,对此可见前人论述:
    过犹不及曰熟。(《字格》)
    画山水不可太熟,熟则少文。(《绘事微言》)
    临书画固贵倡真,尤贵能避其熟。(《颐园论画》)
    仆谓匠心清染,用墨太工,虽得三面之石,非雅人能事,子久所谓甜、邪、熟、赖是也。(《山静居画论》)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堕“熟”字界里。(《诗概》)
    诗之熟者、密者、巧者,终带伧气,非绝诣也。(《龙性堂诗话续集》)
    以上数种,“熟”都是在贬义的层面使用的,“熟”在这里代表着俗(非雅)、假(非真),与之相应的,在文艺美学领域出现了一些同属贬义的后序名言,如甜熟、软熟、烂熟等。
    一戒乎生硬,二戒乎烂熟。《( 诗人玉屑》卷五所引)
    填词三十年,有词五百余阕,虽世所推许,多近甜熟,不存也。(《赌棋山庄词话续编》)
    观王元照青绿有古意,麓台如古鼎尊彝,皆设色之至善者,耕烟已不免于俗熟矣。(《画说》)
    苟昧藏锋之诀,乏生动之姿,妄意模拟,遂成软熟。(《书指》)
    前述融斋提到的“用生为熟”颇可注意。文艺发展受到内外部规律的共同支配,理论新变必然反映在话语的更新上。传统文艺理论的一大特点便是不随意创设新概念、名言,而是选择“旧瓶装新酒”。在对待立义的框架下,论家往往激活对待两端之地位较低一端,使其原本具有却未得到重视的含义重新获得生命力,叶燮云:“大约对待之两端,各有美有恶,非美恶有所偏于一者也。”(19)“生”与“熟”均各有美恶,尚“熟”所带来的弊端,在对待框架下,需“生”加以拯救。具体而言,依“生”之不同含义分别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一,“生”是生拙、生涩的含义。本来是负面的,但引入进来作为“熟”的拯救与平衡。如:“画以熟中带生,乱中见整为胜。若一味圆稳工细,反无兴致。”(20)又:“晚唐人七律,只于声调求变,而又实无可变,故不得不转出三、五拗用之调。此亦是熟极求生之理,但苦其词太浅俚耳。”(21)其二、“生”有陌生的含义。“东坡作《聚远楼》诗,本合用‘青山绿水’对‘野草闲花’,此一字太熟,故易以‘云山烟水’,此深知诗病者。”(22)“熟”尤其是用语和技法方面,熟练、熟习之后,容易成为自动化,作者轻车熟路,读者习焉不察,再不能引起审美感受,所以,此时的“生”虽然提出作为一种“熟”的拯救手段,但其地位仍是从属及补充性质的。方薰云:“书画至神妙,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无他,熟而已矣。或曰:有书须熟外生,画须熟外熟,又有作熟还生之论,如何?仆曰:此恐熟入俗耳,然入于俗而不自知者,其人见本庸下,何足与言书画。”(23)便是强调生熟本是一意,根本仍在熟,提出生只是防止“俗”的手段罢了。其三则是生意、生新之“生”。此时的“生”实际上不与“熟”对待,而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含义的发展。“生”在此时已不再是传统的“未熟”的稚嫩、笨拙的含义,而是代表着字句上的新意,真我的表现及风格的平淡。
    影响广泛的“熟外(后)求生”就是在这个层面展开的。张岱云:“夫生,非涩勒离歧遗忘断续之谓也。”(24)汤临初云:“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故熟非庸俗,生不雕疏。”(25)可见,论中“熟”后之“生”是另赋新意的,其后,董其昌明确提出“熟外求生”的说法。董其昌云:“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26)画与字虽门庭各异,视具体情况而定,他自己也说过:“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善书。其实一事耳。”字可生因为书法较绘画为抽象,画不可生在于有自然、物象的限制,但字仍有用笔、墨等技巧,画虽有物象及古法限制但仍需自出门庭,所以不管是“熟后生”还是“生外熟”其实境界全通,都是生新兼顾圆融之意。朱良志先生指出此时的“生”实际是一种艺术的老境,中国书学提倡“生”,老就是一种生。中国书法家认为,生和熟是一对概念,开始是生,因为技法不熟悉,但当自己的技法熟悉之后,还应该回到生,这就是熟外之生。……董其昌将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和书法理论是一致的。他的“熟外熟”,就是“熟外生”。
    综上可以看出,“熟后求生”理论,是将“生”重新注入新的含义,在更高层级的对待关系中,实现审美理想的暗换和对“熟”的拯救。“熟”后之“生”不仅是立神贯气的创作手法,出神入化的至美境界,而且包含着舍技求道,追求自然平淡的审美理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