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无韵字,以七声为均,均即韵,读为韵。 ②所引诸传文字见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第163页、第91页、第23页、第414页、第407页、第1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③④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415页,第609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⑤神韵有多种类型,以后论书画诗文,神韵亦非柔美一种。 ⑥(13)(14)(15)(16)(17)(19)(22)(23)于安澜:《画论丛刊》下卷,第433页,第603页,第483页,第522页,第725页,第470页,第726页,第726页,第65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⑦⑧⑨⑩(11)于安澜:《画论丛刊》上卷,第44页,第114页,第434页,第271页,第254页。 (12)李纲《梁溪集》卷十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元人别集)。 (18)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第35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20)《历代名画记》,第812册,第290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画山水赋·笔法记》,第812册,第424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书诀》,四库全书总目,第964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25)《赵氏铁网珊瑚》卷一,第817册,第275—276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上,第818册,第483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王毓贤:《绘事备考》卷一,第826册,第107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第1361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29)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六十,四部丛刊本。 (30)《永乐大典》:卷八○七,第232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31)《清秘阁全集》卷九,第1220册,第300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胡直:《刻王太史诗序》,《衡庐精舍藏稿》卷九,第1287册,第333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蒋寅在《王渔洋“神韵”概念溯源》(《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已指出此处之“神韵”,是比“气骨”更内在的品质。 (33)《衡庐精舍藏稿》卷二十,第1287册,第475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35)《衡庐精舍藏稿》卷八,第313页,第308页。 (36)《瑞泉南先生文集序》,同上书同上卷,第320页。 (37)《莺谷山房藏稿序》同上书卷九,第340页。 (38)《明文海》卷二百六十八,第1456册,第117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40)(41)(42)胡应麟:《诗薮》,第73页,第100页,第92页,第11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43)(44)(45)(46)(48)(49)(51)(52)(55)(56)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第3275页、第3276页,第4778页,第4769页,第1560页,第1534页,第2011页,第4485页、第4486页,第2005页,第188页,齐鲁书社2007年版。 (47)郎廷槐编:《师友诗传录》,第1483册,第881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0)刘大勤编:《师友诗传续录》,第1483册,第894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3)王梦鸥:《文学概论》,转引自黄景进《王渔阳神韵诗论之研究》,第89页,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版。 (54)苏仲翔:《王渔阳〈秋柳〉四章会释》,《丽水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 (57)吴调公:《灵感跃动中的神韵——读王士禛〈重过露筋祠〉》,《名作欣赏》1988年第6期。 (58)季羡林:《关于神韵》,《文艺研究》1989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