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近代小说传播中的盗版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5年第201 陈大康 参加讨论

    由于开埠、列强设立租界、资金与人口以及各类文化精华因战乱大批流入、率先引入先进的印刷设备与技术等各种历史条件的汇集,上海从光绪初年开始逐渐成为全国小说创作与出版的中心。出版的规模与速度都远超以往,利益的驱动使小说盗版很快在这里成为较突出的问题。报上常见盗版者堂而皇之的推销广告,而就在这类广告旁,又时载出版者反击的告示。上海新闻业起步早,发展快,通过那些报纸上各种广告、告白,可梳理出当时小说盗版的大致情况,以及出版者不得已的应对措施。整个出版业在动荡中快速发展,出版无序的乱象也随之滋蔓。“罂湖居士”序《玉如意》时写道,此时说部书籍虽是“枚不胜举”,但“类皆重印翻刻”,有的作品甚至是“日下翻印甚多,原本无几”⑨。此时无法从法律乃至道德层面借助力量约束盗版,被盗版者反而是孤立无援,只得自行设法维护权益,有时想出的应对之举十分笨拙甚至可笑。改七芗的《红楼梦图咏》出版仅两个月,翻刻本已在流行。出版者只好刊载广告提醒读者:“近有翻刻本,虽依样葫芦,而丰姿大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明眼人自能辨别也。”如何“辨别”呢?方法是“现用书面加‘孙溪逸士过眼’印章,以别原刻、翻刻鱼豕之混”⑩。这最多只是给盗版者增添些小麻烦,仿其样加盖印章又有何难?当时采用此法者还不止一家。洗红馆委托点石斋石印了绘图《列国志》,因销路不错,“无耻之徒累用原书照印,以图影戤射利”,“另有铅板将原图石印混充者”。由于书已销完,洗红馆不甘利润全被翻刻者占有,便又委托点石斋重印,并且“书面加‘光绪二十年秋七月重印’,另盖‘双悟书屋鉴定’印章,末页盖‘原图原书,翻印雷殛火焚’一戳”,“如无此二章记,即系赝鼎”(11)。可是盗版者似乎并不在乎“雷殛火焚”的恐吓,两年后洗红馆再次重印宣传时,反盗版便是重点内容,眼见加盖印章作用不大,于是又想出个笨招:“惟本斋全书共五百二十八页,计绣像四十八个,绘图二百十六个,如有缺数,即非原底。”(12)据此推测,盗版书可能为节缩纸版删去了部分图像,可是读者购书时还要分类点数验明正版,指望此招奏效恐怕太不靠谱。
    应对翻刻的第二法是刊登广告讽刺或痛斥,稍泄胸中恶气,同时也借此告诉读者,自己所出的正版书质量才最为可靠。光绪二十六年,江南书局在上海代销香港中华印务总局的《中东大战演义》,它还来不及广为宣传,盗版书即已行世。理文轩在当年二月二十八日《申报》上刊载广告,售价六角。广告中将全书三十三回回目悉数开列,占了不小的版面,可谓是不惜工本。二十天后,江南书局在《新闻报》上反击:“近闻申江有店乱将无用浮文、淫污伪书改名,登报高价惑世者,较本局何啻霄壤,识者自能区别。”此广告之右列又强调“新出全图《中东大战演义》四本一角五”。此列用大字排列,以示醒目。三天后,江南书局又专为此书在《新闻报》上刊载广告:“近闻某书号用铅板宋体翻照,字迹模糊,登报骗世,竟有阅报者被迷,化洋六角买回,岂非大受诳骗。”接下来,便是对理文轩的挖苦嘲笑:“想该号贪利如此,竟不要做下次生意。哈哈!”相比之下,点石斋对味闲庐的嘲讽,使人感到有点像赌气:“嗣后若有蹈此弊者,则本斋所印数千部,尽当奉让,请给价值。”理文轩与文宜书局几乎同时出版《大明奇侠传》,其实都是翻刻道光间《云钟雁三闹太平庄》,但它们都自视为正版,两家在光绪二十年七月十六日与十七日的《申报》上互相对骂。理文轩斥责文宜书局版内容不全,“殊觉可恶”,文宜书局则干脆开骂:“你头虽未伸出,谅你眼亦瞎矣。你之铅板错字甚多也,火油气味也,数月走油变为黄色也。”对盗版者的挖苦、嘲笑、痛斥甚至谩骂尽可以尽情,但这怎能使他们因此而垂手止步呢?
    降价是反击盗版的第三种措施。味闲庐盗印《淞隐漫录》售价二元,申报馆则宣布自己的正版只售一元。同文分局代广百宋斋石印的《廿四史演义》因遭翻刻,只好减价每部仅售一元(13)。降价意味着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还未必就能将盗版者逼出市场,因为后者也可降价,而且它本来就成本低廉,光绪十二年同文书局的《图咏聊斋》便是一例。同文书局为这套书的出版投入相当可观,不仅广请名家,“每幅画成一图,题以七绝一首”,而且“书用端楷抄成,并将吕氏原注移系逐句之下”,又精心校对,“不但无一差字,即破体俗字亦皆悉心勘正”(14)。这部书未能逃脱凡畅销必遭盗版的命运,同文书局不得已宣布“情愿减价售出。每部码洋四元”(15),后来由于仍然敌不过盗版书,只好再次降价至一元二角,并恳请读者“细辨墨色纸张”,购买正版(16)。广百宋斋在光绪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的《申报》诉苦道,它出版的绘图《西游记》被人缩小翻印,只好减价到一元二角,这已是“仅收工本洋”,再降就亏本了。盗版书尽管被批评为“字迹糊涂,纸墨恶劣,图像不清”,但它只售五角,据说是“核算仍称厚利”,竞争力仍强于正版。总之,降价导致经济损失,却未必能击垮盗版者。
    广百宋斋在《申报》上刊载的那则广告题为《查究翻书》,除诉苦外还发出了警告:“俟访确翻印奸商名号,再当送县究办,以儆刁风而安商业。”可是究竟怎么“访”,又如何“究”的,后来都没了下文。在广百宋斋之前,也偶尔有人提出类似的主张。光绪五年《红楼梦图咏》问世时,九月十七日《申报》上的广告就宣称:“深虑翻刻翻印,转失名人本来面目,现以存案。已蒙中外官宪批准存案备查,不准别处翻本。”可是后来该书盗版本照样在市面上出售。光绪二十五年,昌言报馆合印《巴黎茶花女遗事》等作时,于三月十五日与四月十七日分别在《中外日报》与《新闻报》上郑重声明“现本馆特向译书之人用巨资购得”,“书经存案,翻刻必究”。在光绪二十八年前,目前所见请求官府保护小说版权的资料也只有这零星三则。这都是在警示可能的盗版者,但书却仍被翻刻,官府也没出面干预。原因很简单:盗版书市面泛滥,但盗版者却不知为何人,无头官司不会被受理。而且,诉讼又是件很麻烦的事,不仅费时费力,经济上也须付出代价。所以在二十多年里,尽管盗版已渐渐在舆论上成为大家痛恨、不齿的行径,但未见有人选择司法解决的途径。
    庚子国变后,无论是作者、译者或读者,人数都急剧增加,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后,小说阅读市场与相应利润空间更是空前扩大,同时盗版现象快速滋蔓,出版者遭受的经济损失也远多于以往。文宝书局曾埋怨说,那些盗版者“但知见有消(销)路,不知消(销)路从何故而来也”,其余不论,该局每年仅用于报上刊载书籍出版广告的费用,就“足有一千元之费”(17)。巨额的经济损失使正常出版者忍无可忍,被逼无奈的他们最后只有诉诸法律,请求官府干预。市场要从无序整饬为有序,这其实也是唯一有效的途径,而此时西方保护版权的思想也开始传入中土,于是从法律层面制裁盗版更是成了势在必行之事。
    最先大张旗鼓寻求法律保护的是维新派创办的广智书局,该局当时出版了大量包括小说在内的各种书籍。梁启超等人比较了解西方保护版权情况,身处流亡之中的他们要继续宣传维新主张,也迫切需要经费上的支持,对此尤为上心。书局经理冯镜如是香港人,故向英国领事馆提出申请,领事馆旋向苏松太兵备道发出照会,后者除颁发禁令外,又要求下属各县照办。于是上海地区道、县两级都为广智书局颁发了“嗣后不准将广智书局刊译各种新书翻刻出售。如敢故违,定干查究”(18)一类的禁令。文明书局“诚恐书贾射利,易名翻印”,它在创办时便向官府申请版权保护。上海道六天后即颁发禁令“示仰书贾人等,须知文明印书局编译各种书籍,均系该职商等苦心经营而成,尔等不得私易书名,改换面目,翻印渔利。倘敢故违,一经该职商等查知,许即指名具禀,本道立即提案不贷”;又“函致租界领袖、美总领事暨分行县廨一体立案示禁”(19)。嗣后,众书局与报刊纷纷效仿。留日学生组建的译书汇编社远在东京,因“上海各地书贾恶习,往往将他人善本翻印射利”而向上海道申请立案,后者“除分行县廨一体立案外”,并颁发禁令:“为此示仰书贾人知悉,毋得将该社立案各书翻印渔利,致干查究。”(20)其时上海有各国租界,许多出版或盗版活动就发生在这里,因此同时也要请租界当局出面保护。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初六日,通社在《时报》上刊载《声明版权》:“所有通社出版各种书籍,前曾禀请道宪及英、法廨,出示禁止翻刻在案。”即它同时向上海道以及英、法租界提出申请。也有的是向上海道呈交申请,再由上海道照会各国租界,小说林社就得到上海道的“札饬县廨,一体禁示,并照会租界领袖总领事馆立案,以重板权”的批示(21)。这类广告一时颇多,商务印书馆还直接向中央政府的商部暨京师学务处立案,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得到“禁止翻印”的批示后,便通过《中外日报》、《大公报》广而告之,而它出版的《美洲童子万里寻亲记》、《鲁滨孙漂流记》与《澳洲历险记》等小说,还同时被选为“学部审定宣讲用书”向全国推行,这更是它津津乐道的事。文明书局也曾向北京学部申请保护版权,并得到批复:“嗣后文明书局所出各书,无论编辑译述,准其随时送候审定,由本大学堂加盖审定图章,分别咨行,严禁翻印。”大学堂事务大臣兼吏部尚书张百熙对“书贾之谋毁版权,心最巧诈”极为痛恨,他曾拟定过“暂定应用书目”,“咨发各省翻刻印行”,结果被解释为允许翻刻书目,使他“殊堪痛恨”。张百熙批复文明书局呈文时又提及此事:“此等市侩设想,断非士类所为。因答该司员来呈,纵言及之,亦以见牟利者之何所不至也。”(2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