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20世纪海内外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量的地域差异(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 王兆鹏 参加讨论

    三、作者的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划分作者的类型及其地域分布,旨在考察20世纪海内外从事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作者中,成果量较高的活跃作者有多少,成果量较低的一般作者有多少;哪些国家和地区的活跃作者较多,哪些地方的活跃作者较少。
    如果我们单纯以成果量的高低来区分“活跃作者”和“一般作者”,那么借用“普赖斯定律”中对杰出科学家的定义标准——杰出科学家中最低产的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等于最高产科学家所发表的论文数的平方根的0.749倍——就可以确定“活跃作者”和“一般作者”的分水岭。
    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中,最高产的作者的成果量为143项,按照算法,“活跃作者”成果量的下限应是143的平方根(11.96)乘以0.749,即8.96项。若取其整,可以将9项成果看作“活跃作者”和“一般作者”的分界线。如果进一步将“活跃作者”做“高产”和“中产”的区分,我们可以将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作者队伍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低产作者:发表过1—8项成果的作者,计14075人(参表2);
    中产作者:发表过9—39项成果的活跃作者,凡575人(参表3);
    高产作者:发表过40项以上成果的活跃作者,凡68人(参表4)。
    低产作者,即一般作者,他们占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作者总人数(14 718)的95.6%。其中只有1项和2项成果的作者,累计12036人,占全部作者人数的81.78%。
    中产作者,指活跃作者中个人产量在9项以上、40项以下的作者群。20世纪海内外唐五代文学研究作者中,出现了575位中产作者,占作者总人数的3.9%,他们发表了9270项研究成果,占成果总量的26.6%。不到4%的作者,却发表了占总量四分之一的成果,他们是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主力军。
    高产作者,是指活跃作者中个人产量在40项以上的作者群。他们的个人成果量比中产作者更加丰硕,是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中专注程度更高、研究实力更强的作者群。该作者群共68人,其成果量累计4190项,人均成果量为61项。他们的人数只占全部作者的0.46%,产出的成果却占成果总量的12.03%。
    从作者队伍类型的结构来看,高产作者、中产作者和低产作者亦呈金字塔形分布。低产的一般作者,人数最多,构成金字塔的底座;中产的活跃作者,人数次之,构成金字塔的中间部位;而高产的活跃作者人数最少,位居金字塔的顶端。进一步看,“一般作者”中,成果量只有一、两项的作者共计12036人,占全部作者人数的八成多,他们中除去刚入行的学科新人外,大部分是偶尔为之的业余作者(包括那些从事其他领域的研究,只偶尔染指唐五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这八成多的庞大比例,表明唐五代文学有着巨大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非专业人士进行各式各样的探讨和研究。
    如果进一步对活跃作者的来源进行考察,就可以获得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作者地域分布的整体印象。中产作者和高产作者的人数及其地域分布,详见表3和表4。
    表3显示,在575名中产作者中,中国大陆有354人,占61%;日本有111人,占19%;台湾地区有74人,占13%。整体上看,中产作者中,国内占六成,海外占四成。如果将作者占比跟成果量占比做个对应比较,可以看出海外作者和国内作者的中产比例是有差异的。海外研究成果量占总成果量的三分之一,但海外中产作者却占全部中产作者的四成;日本的研究成果量占比12.8%,中产作者的占比却为19%,这说明海外中产作者的比例,尤其是日本,是高于中国大陆的。
    
    从高产作者的地域分布看,中国大陆的高产作者最多,有48位,占七成;海外高产作者共20位,占三成。日本的高产作者有14位,台湾的高产作者只有2位。这似乎体现出学术风气和治学路数的不同:国内和日本的学者,研究方向一般比较固定,可以说是定点掘进,而台湾学者的研究方向比较多元,一般不限于一个固定的研究领域,是多点探寻。台湾专攻唐五代文学的学者少,故高产作者相对较少。
    从个人成果量来看,国内作者中个人成果量最高的是厦门大学的吴在庆教授,达143项;日本个人成果量最高的作者是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有82项;韩国个人成果量最高的作者是柳晟俊,为87项;台湾地区成果量最高的作者是台湾大学的罗联添教授,有76项;欧美地区成果量最高的作者是叶嘉莹先生。在我们的印象中,叶嘉莹先生是以词学研究享誉海内外的,没想到她的唐代文学研究成果也如此丰硕。
    
    从表4所呈现的高产作者名单来看,国内的高产作者基本上都是国内唐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知名专家,先后担任过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的程千帆、霍松林、傅璇琮、陈尚君等先生都是高产作者。这表明,成果量纵然不是决定学者学术地位的主要因素,但也是重要因素。虽然不能说成果量越多学术地位越高,但学术地位的高低与学术成果量无疑具有一定的正比关系。当今之世,很少会出现只有一项成果而具有崇高学术地位的现象。正如“孤篇横绝,竟成大家”的现象在诗文创作中属于极少见的特例一样,学术研究中,学者仅靠一、两项成果而取得崇高学术地位的似乎尚未之见。试看唐宋诗词史上,凡被称为杰出诗人、杰出词人的,哪一位是只有一、两篇作品的?只有一、两篇作品传世的诗人词人,可成为“名家”,绝对成不了“大家”。杜甫、李白,如果只有一两首好诗传世,还能够称为伟大的诗人么?同样,一个学者,如果一辈子只发表过一、两项研究成果,哪怕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也很难。我们指出这个现象,并不是提倡唯“量”是尊,而是要对那些长期辛勤耕耘,发表过大量学术成果、特别是大量学术精品的学者表示应有的敬意和尊重。
    从总体上看,20世纪百年间,海内外有14718位作者发表过唐五代文学研究的成果,其中中国大陆有10488位,占71.2%;而海外有4230人,占28.8%。这是20世纪唐五代文学研究作者地域分布的“大盘”数据。
    国内作者的人均成果量为2.3项,海外作者人均成果量为2.7项,这意味着海外作者的“专业化”程度略高于国内作者。国内作者中只发表过一项成果的有7466人,占整个国内作者总人数的71.2%;海外作者中只发表一项成果的有2899人,占整个海外作者总人数的68.5%。也就是说,国内只发表过一项成果的业余作者占比大于海外,显示民众的参与度高;海外的业余作者相对较少,故作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