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六朝诗歌用典论——兼论“诗言志”与集体无意识(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第201 newdu 参加讨论

    五 用典与诗歌的文体特征
    个人是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来抒情的,这正是《毛诗序》所推崇的《诗经》作品的文体特征,即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孔颖达《正义》曰:
    一国之政事善恶,皆系属于一人之本意,如此而作诗者,谓之《风》。言道天下之政事,发见四方之风俗,如是而作诗者,谓之《雅》。言《风》、《雅》之别,其大意如此也。“一人”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心乃是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但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言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广故也。《风》之与《雅》,各是一人所为,《风》言一国之事,系一人,《雅》亦天下之事,系一人。《雅》言天下之事,谓一人言天下之事。《风》亦一人言一国之事。序者逆顺立文,互言之耳。故《志》张逸问:“尝闻一人作诗,何谓?”答曰:“作诗者,一人而已。其取义者,一国之事。《变雅》则讥王政得失,闵风俗之衰,所忧者广,发于一人之本身。”如此,言《风》、《雅》之作,皆是一人之言耳。一人美,则一国皆美之;一人刺,则天下皆刺之。《谷风》、《黄鸟》,妻怨其夫,未必一国之妻皆怨夫耳。《北门》、《北山》,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但举其夫妇离绝,则知风俗败矣;言己独劳从事,则知政教偏矣,莫不取众之意以为己辞。一人言之,一国皆悦。(54)
    虽然说诗人所抒发的,是个人之独特,所谓“妻怨其夫,未必一国之妻皆怨夫耳”、“下怨其上,未必一朝之臣皆怨上也”,但由此已知“一国之事”矣。所谓“一人”者,诗人;“言一国之事”、“言天下之事”者,诗歌主人公。那么,具体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作为诗人在抒发内心情感,又是社会某个集体在抒发内心情感。
    个体代表社会某个集体抒发的内心情感,就是所谓的集体无意识,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它深深烙印在大脑中,深入潜意识;这也是指个体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态度,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自然而然的遵从和无条件的接受。而诗歌运用典故,为个体代表社会某个集体抒发内心情感提供了文体的依据与实践的机会,用艺术形式的方式固定下来,让诗歌主人公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一起活动,与集体人物一起活动,用典使这种集体无意识成为一种集体意识的自觉表达,诗歌的表现力将有着极大的增加。而对于诗人个体来说,用典过程也使得集体记忆在自己脑海中被唤醒、激活,使诗人在创作的亢奋之中,感觉着自己不仅是为自我抒情,而且是为着集体、甚或人类在抒情并呐喊。对于读者来说,他不仅感受着诗人个体的欢乐或痛苦,他还感受着集体甚或人类的欢乐或痛苦。于是,通过典故的运用,诗人营造出一个历史与现实同存共生的氛围,创作出一个具有着双重身份的抒情主人公,他既是诗人自我,又是与历史人物并列的、集体群众中的一员。这就是用典的魅力,这就是《文选序》所谓“事出于沉思”,让“事类”、“典故”来增加抒情的魅力。
    怎样用典才是最好的?《颜氏家训·文章》载,邢子才常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忆语也”(55)。而用典也有诸种缺陷,如钟嵘所说“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56)之类,用典也有自己的规则,如怎样避免对历史的引用有误,怎样使用典更为妥帖等。本文只对六朝诗歌用典的历史逻辑做出阐述,其他容后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