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文运动的实用主义 由于魏晋以来的南朝强调艺术本位,骈文在这样的土壤上逐渐繁荣。南朝自齐梁以后,散文逐渐衰落。北方文风质朴,在南方盛行骈文之际,北朝散文却出现了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这样的作品。北人“尊儒”和“务实”,在文学方面,其“仿古”和“复古”的主张远比南朝人激烈,虽有南朝文学的引进,对传统的重视始终没有中断,散文的繁荣为南朝所不及。永嘉之乱后,地处河北的山东高门未及南渡,滞留于北朝。由于他们笃信汉儒家法,没有受到南朝骈俪文风的影响,为文尚能恪守古文传统。北魏出自山东高门的名臣崔浩、高允等皆擅长散文。 自魏晋以降,文坛竞骋文华,遂成风俗。骈文以其对称、声律之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文士所喜好,并压制古文而独步文坛。三代两汉古文有极强的实用性,儒家经典的教化作用可以使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是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武器。骈文夸辞藻以饰章句,一味强调形式美,忽视了文章的实用性,其缺点正如隋代李谔上书所云:“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17](卷六六《李谔传》) 针对当时文坛词藻犹多淫丽的骈俪之风,中唐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开始攻讦骈文的浮靡竞丽、华而不实的风气,主张斫雕为朴的质实之风。韩愈文章力求陈言务去,倡导文从字顺的朴实简洁之风。柳宗元文章也洗净铅华,力求清通晓畅。 六朝骈文过于强调艺术本位,忽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骈文作品普遍表现出浮艳纤巧、空虚贫乏的倾向且存在不宜叙事的缺点,这越来越为文士所诟病。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这是儒家功利主义思想的体现,实用的古文因之逐渐受到文士的喜好。 四、山东士族对古文运动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魏时期苏绰、卢辩的文体改革。西魏权臣宇文泰欲行周官之制,命苏绰专掌其事,未几而苏绰卒,乃令卢辩成之。卢辩出自山东高门范阳卢氏,他博通经籍,累世儒学。宇文泰的复古事业在苏绰死后由卢辩完成,改革多依古礼,革汉魏旧法。宇文泰令卢辩作诰谕公卿,其文体无异于苏绰所仿的大诰体。大诰体模仿《尚书》,与当时流行的骈文殊不相类。 隋文帝时的李谔出自山东高门赵郡李氏,他对骈文的形成及其缺点作了评论,上书提出“屏去轻浮,遏止华伪”,奏议立即得到隋文帝的采纳,并颁示天下。隋文帝虽欲整顿文风,反对骈俪浮艳的时文,但其继承人隋炀帝以及后来的唐太宗皆好南朝庾信的文章,经过他们的倡导,骈文在初盛唐仍占绝对优势。 古文运动发轫于西魏、隋初的文体改革,这一时期的复古主义者主要是北方士族,苏绰出自武功苏氏,属于关陇士族;与苏绰共同提倡复古的卢辩以及隋代李谔都出身于“山东五姓”。 陈子昂与其好友,出自范阳卢氏的卢藏用同为古文运动的先驱,谢无量指出,武周革命后,“一时文士,如苏、李、沈、宋之闳丽,陈子昂、卢藏用之古文”,[18](p24)也肯定了出身于山东旧族的卢藏用古文的影响。 古文运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勃兴的。这一时期古文家辈出,古文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媲美于先秦两汉时期。唐代古文家很多出自山东高门,如:李华出身于赵郡李氏,与萧颖之齐名,人称“萧李”;李翰为李华族人,古文家梁肃师事之;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提倡复古;崔元翰出身于博陵崔氏,与梁肃同为独孤及弟子,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李观出自陇西李氏,与韩愈为同年,以古文知名于世;韩愈出自昌黎韩氏,虽非高门,亦属于山东士族;刘禹锡出自彭城刘氏,精于古文,是古文运动积极的响应者;李翱出自陇西李氏,是韩愈古文主要继承人,后来成为韩愈侄女婿;李德裕出自赵郡李氏,为文多用散体,无意追求华丽词藻,有汉代晁错之风。 山东士族不仅直接参与了古文创作,而且与古文家关系十分密切。唐代古文家的重要人物如:独孤及、梁肃、权德舆、韩愈和柳宗元,其郡望虽非山东高门,但都与山东高门有密切关系,深受山东士族的影响。 独孤及与赵郡李华同志友善,曾为李华文集作序。他在《赵郡李公中集序》中称李华:“公之作,本乎王道,大抵以五经为泉源。”赞扬了李华复古宗经的古文。博陵崔元翰曾向独孤及求教,论文主张载道与复古,他在《与常州独孤使君书》说:“阁下绍三代之文章,播六学之典训。微言高论,正词雅音,温纯深润,溥溥宏丽,道德仁义,粲然昭昭,可得而本。”崔元翰将独孤及文章比作三代之文,显然是指独孤及的古文。同样出自博陵崔氏的崔祐甫本人善古文,曾为独孤及写神道碑文。 梁肃是著名古文家,且对唐代科举与古文运动有深刻影响,他与山东高门关系十分密切。崔群出自清河崔氏,陆贽主贡举时,梁肃荐其有公辅才,擢甲科;王涯出自太原王氏,梁肃荐于陆贽,擢进士第。博陵崔恭工古文,自言与梁肃同为天台大师元浩弟子,谓梁肃所作古文“粹美深远,无人能到”(《唐右补阙梁肃文集序》)。古文家崔元翰自称是梁肃的挚友,曾为梁肃撰写墓志(《右補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见《全唐文》卷五二三),元翰还与梁肃同荐韩愈、李观、欧阳詹等登第。出自赵郡李氏的李翰亦善古文,梁肃师事之,李翰曾撰古文名篇《张巡传》,该书虽已失传,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正是摹仿其体例所为。很多出自山东高门的古文家日后取得成功与梁肃的举荐有关,如李观、李绛、崔群、韩愈等皆出自山东士族,前三者出自“山东五姓”。李绛早年与李观、韩愈、崔群过从甚密,俱以文学为梁肃称奖。 古文家权德舆与山东高门关系同样十分密切,多次为他们文集作序,并将自己的古文观念表现在所作序文中。权德舆曾为李栖筠文集作序,说李栖筠“不苟合于时”,称李栖筠的文章“大凡出于《诗》之无邪,《易》之贞厉,《春秋》之褒贬。且以闳奓钜衍为曼辞,丽句可喜非法言。公之文简实而粹精,朗拔而章明”(《唐御史大夫赠司徒赞皇文献公李栖筠文集序》);他为崔祐甫所作序文《崔祐甫文集序》认为:“作为文章,以修人纪,以达王事。”为崔邠诗作序《崔工二侍郎诗集序》;为崔寅亮文集所作《崔寅亮集序》称文章要“有补于时”;为崔文翰文集所作序中不满于文章“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的衰薄文风。李栖筠、崔祐甫、崔邠、崔寅亮、崔文翰皆出自“山东五姓”。 唐代古文运动的双子星座韩愈和柳宗元皆非出自山东高门,其中韩愈出自山东一般士族,柳宗元出自“关中六姓”之一的河东柳氏,但他们的成长及其领导的古文运动的成功与山东高门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