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真宗封禅文学的“生产”与“消费”(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 newdu 参加讨论

    作品“生产”即意味着“消费”。这些歌辞,就内容而言,无非歌功颂德,倘若论艺术感染力,自然缺少以情动人的效果。但当这样的歌唱,以一千五百三十人、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八百八十人的“阵势”出现在皇帝车驾前后,出现在道路行宫时,可以想象这一“消费”的影响该是何等的巨大!它们所具有的震撼效果与感化意义,绝非一首抒情诗、一支抒情歌可比,正可谓“仪式文学”所具有的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马歇雷在《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文学生产理论:文学创作就是将语言、意识形态的原料进行加工,从而生产出文学文本。而这些语言及其表达的意识形态在作家创作之前已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了,所以,在这个程度上作家无所谓创造。[4](PP.66-68)就文学作品而言,他的观点不无商榷之处,但运用于仪式作品的生产,倒也切合实际。赵敏俐等在《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一书导论中,将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和消费分为三种方式:自娱式的歌诗生产与自娱式消费、寄食式的歌诗生产和特权式消费、卖艺式的歌诗生产和平民式消费。[5](PP.25-35)从封禅仪式前的“生产”看,这批“产品”的“生产”有“寄食式”的特点。这种“生产”方式从外部规定着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和“产品”属性,使得作品有效地体现着所规定的特性,就封禅而言,封禅之“神圣”,使其自然充分地体现出礼乐文化特质。
    真宗封禅仪式中的“生产”,形式以乐章(声诗)、玉册文、玉牒文为主。《宋史·礼志》载玉册文2篇,玉牒文1篇。《宋史·乐志》载封禅乐章11首。这些作品的“消费”,贯穿在仪式过程中。真宗封禅行礼,《宋史·礼志》载: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四日)辛亥,设昊天上帝位于圜台,奉天书于坐左,太祖、太宗并配西北侧向,帝服衮冕,升台奠献,悉去侍卫,拂翟止于壝门,笼烛前导亦彻之。玉册文曰:“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上穹。昔太祖揖让开基,太宗忧勤致治,廓清寰宇,混一车书,固抑升中,以延积庆。元符锡祚,众宝效祥,异域咸怀,丰年屡应。虔修封祀,祈福黎元。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尚飨。”玉牒文曰:“有宋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启运大同,惟宋受命,太祖肇基,功成治定;太宗膺图,重熙累盛。粤惟冲人,丕承列圣,寅恭奉天,忧勤听政。一纪于兹,四隩来暨,丕贶殊尤,元符章示,储庆发祥,清净可致,时和年丰,群生咸遂。仰荷顾怀,敢忘继志,佥议大封,聿申昭事。躬陟乔岳,对越上天,率礼祗肃,备物吉蠲,以仁守位,以孝奉先。祈福逮下,侑神昭德,惠绥黎元,懋建皇极,天禄无疆,灵休允迪,万叶其昌,永保纯锡。”命群官享五方帝及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饮福酒,摄中书令王旦跪称曰:“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三献毕,封金、玉匮。王旦奉玉匮,置于石石感,摄太尉冯拯奉金匮以降,将作监领徒封石感。帝登圜台阅视讫,还御幄。宰臣率从官称贺,山下传呼万岁,声动山谷。即日仗还奉高宫,百官奉迎于谷口。帝复斋于穆清殿。……壬子,禅祭皇地祇于社首山,奉天书升坛,以祖宗配。玉册文曰:“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皇地祇:无私垂祐,有宋肇基,命惟天启,庆赖坤仪。太祖神武,威震万宇;太宗圣文,德绥九土。臣恭膺宝命,纂承丕绪,穹昊降祥,灵符下付,景祚延鸿,秘文昭著。八表以宁,五兵不试,九谷丰穰,百姓亲比,方舆所资,凉德是愧。溥率同词,缙绅协议,因以时巡,亦既肆类。躬陈典礼,祗事厚载,致孝祖宗,洁诚严配。以伸大报,聿修明祀,本支百世,黎元受祉。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瘗,式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尚飨。”[3](P2532)
    真宗升台奠献,先奉玉册文,再奉玉牒文。圜台祭罢,又于社首山祭皇地祇,有玉册文。名曰玉册、玉牒,顾名思义,即由玉简串成册牒。真宗所奉玉册文③,昭告昊天上帝,主要是通过陈述大宋开国功勋,祈福黎民百姓,献玉帛、牺牲、粢盛、庶品以谢昊天上帝,以谢太祖太宗,敬天与法祖的用意清晰明了。玉牒文则更突出了大宋承天受命、永世承传的运命,表达真宗承天继祖、躬陟乔岳的决心。四言一句,整齐划一,较之玉册文,更为整饬。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中论封禅文,以为“兹文为用,盖一代之典章也。搆位之始,宜明大体:树骨于训典之区,选言于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义吐光芒,辞成廉锷,则为伟矣。”[6](PP.394-395)意云封禅之文言辞需宏伟富丽,新颖而又不流于浮浅,要有锋刃之利;内容则要合于古意,但又不能过于深奥,要放出动人的光芒,应该是时代的典范。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将封禅告天的“玉牒文”列为一体。与汉代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的封禅之文相比,宋真宗封禅玉册文、玉牒文,确如吴承学之总结:“其文字典雅,篇幅短小,内容先向上天追述祖宗功业,再提出国泰民安的愿望,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因而内容空洞乏味。”[7]玉册文和玉牒文在祝祷结束后,“三献毕,封金、玉匮”,即封以金泥,藏于玉匮。这一举动,更增加了封禅的神秘性。封金、玉匮是为“传统”,《史记·孝武本纪》:“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8](P475)玉牒文之所以秘而不宣,唐代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引录唐玄宗与贺知章的对话,以为:“玄宗既封禅,问贺知章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7](P197)玉册文、玉牒文确要“封金、玉匮”,知道的人不多,即使广为宣传,也不能与抒发性灵的文学作品同日而语,但正如《史记·礼书》所云:“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1](P1167)“礼”所体现的三个根本意图,在于祭天祀地敬祖先。敬天法祖,宣扬孝道,同样是治国之本。而通过封禅,使这些作品富有仪式效益,也是一般纯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秘而不宣,皇帝祝祷天地的内容尽管未能告民,但请不要忽视这样的情景:“帝登圜台阅视讫,还御幄。宰臣率从官称贺,山下传呼万岁,声动山谷。”这是何等的气势?岂能说没有显示宋人制礼作乐,上传下达,教化民众的现实意义?
    玉册文、玉牒文的内容针对祭拜的对象不同,其称呼用语稍有差别,如圜台用“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社首坛用“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皇地祇”;祭昊天上帝的玉册文末用“备兹禋燎”,表明贡品是要点燃的,并以烟雾来享天神,而祭皇地祇的玉册文末用“备兹禋瘗”,表明贡品是要埋在地下供地祇享用的。这批“生产”,“消费”的结果是,皇帝从京师到泰山巡祭往返共四十七天,在这些日子里,未遇雨雪,而且严冬季节,景气恬和,祥应纷委。更令人惊奇的是,封禅仪式的前夜,“阴雺风劲,不可以烛”[3](P2532),而到了举行仪式时,却“风顿止,天宇澄霁,烛焰凝然”[3](P2532),封石感时,“紫气蒙坛,黄光如帛,绕天书匣”。[3](PP.2532-2533)这些祥瑞已分明兆示了昊天上帝的恩赐,太祖太宗的护佑。可见,真宗封禅,向昊天上帝的贡献已得到首肯,给列祖列宗的贡献也同样得到了肯定,敬意与孝心齐发。恭敬天,行孝道,即能受天赐福,得祖佑庇,这一切需要由封禅传达的教化意义,已昭然若揭。
    围绕着真宗封禅这个中心事件而“生产”出来的大量作品,“施用”于礼典。这一“施用”,即是一个“消费”的过程。乐章声诗之具体施用,更能见出“消费”特点。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宋辽金夏卷》对真宗封禅仪式有详细描述,分为八步:1.设昊天上帝位于圜台,奉天书于坐左,太祖太宗并配西北侧向。2.赵恒“服衮冕,升台奠献”,读玉册文、玉牒文,“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者为先帝功德与本朝升平景象以及此来登封目的,同时“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3.群官在山下封祀坛,享五方帝及诸神。4.帝饮福酒。5.三献毕,封金、玉匮。6.大礼使奉玉匮置于石石感,摄太尉某奉金匮以降,将作监领徒封石感。7.圜台阅视讫,帝下山还御幄。8.宰臣等百官称贺,山下传呼“万岁”。[9](PP.72-73)所奏乐章声诗摘录如下:
    岩岩泰山,配德于天。奉符展采,翼翼乾乾。
    涤濯静嘉,罔有弗蠲。上帝顾諟,冷风肃然。
    皇天上帝,阴骘下民。道崇广覆,化洽鸿钧。
    灵文诞锡,实命惟新。增高钦事,式奉严禋。
    于穆圣祖,肇开鸿业。我武惟扬,皇威有晔。
    四隩混同,百灵震叠。陟配高穹,明灵是接。
    祗若封祀,神宗配天。礼乐明备,奠献精虔。
    景灵来格,休祥蔼然。于昭垂庆,亿万斯年。
    因高定位,礼修物备。荐鬯卜牲,虔恭寅畏。
    八音克谐,天神咸暨。降福穰穰,永锡尔类。
    浩浩元精,无臭无声。临下有赫,得一以清。
    备物致享,荐兹至诚。泰尊奠献,夙夜齐明。
    至哉坤元,资生伊始。博厚称德,沈潜柔止。
    降禅方位,聿修明祀。寅恭吉蠲,永锡蕃祉。
    坤德直方,博厚无疆。秉阴得一,静而有常。
    宝藏以发,乃育百昌。肃祗禅祭,锡祉穰穰。
    皇矣圣祖,丕赫神武。秉运宅中,威加九土。
    德厚功崇,颂声载路。陟配方祗,对天之祜。
    毖祀柔祗,报功厚载。思文太宗,侑神严配。
    钟石斯和,笾豆咸在。永锡坤珍。资生为大。[3](PP.3183-318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