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美术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纲领是: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以现实主义为根本,以战斗的“力之美”为主调,提倡艺术多样化,在继承借鉴中求创新,并提出了既不同于传统、也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开放性批评标准。鲁迅的美术思想来自现实,指导现实,又超越了现实,指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对当今的美术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鲁迅/美术思想/力之美 作者简介:张云龙(1965-),男,山东体育学院教授 鲁迅终生对美术都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他不是画家,但他的绘画修养却是一流的;他具有宏阔的中西文化视野和强烈的革新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他立足现实,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美术思想;他热心提倡现代木刻,以其远见卓识的理论指导和无微不至的精心扶持,成为公认的我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导师,成为我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奠基人和有力推动者。 鲁迅的美术思想极为丰富,涉及美术的诸多领域和门类,其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不是一般的文学家和美术理论家,他总是站在大文化和精神革命的立场上认识和从事其文学与美术活动,阐述其文学与美术理论。鲁迅晚年谈到“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仍然重申:“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① 这也是鲁迅从事一切文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的目的,是鲁迅毕生从事文化活动目的。鲁迅从小喜爱美术,喜欢插图丰富的书。他幼时就搜集了许多有关绘画的书,如《山海经》《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画报》和《诗画舫》,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启蒙读物《古今名人画谱》《芥子园画传》和《晚笑堂画传》等。他喜欢绘图的《山海经》,喜欢影描小说中的绣像和插图,如他影描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厚厚的一大本。这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生动的描述。幼时对美术的爱好和修养为鲁迅后来从事美术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习惯上将鲁迅留学日本时期因所谓幻灯事件而“弃医从文”简单地理解为放弃医学而从事文学,这是片面的。这里所谓“文”,应为文艺,应包括文学和美术,而且,当时所说的“美术”,范围比今天要广得多,基本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艺术”,有时甚至还包括了文学。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明确地说:“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接着鲁迅解释道:“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②他约了几位同人,计划创办杂志《新生》,发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鲁迅不仅为刊物准备了文章,还准备了插画。据周作人回忆,“第一期的插画也已拟定,是英国十九世纪画家瓦支的油画,题云《希望》,画作一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还有俄国反战的战争画家威勒须却庚他也很喜欢。特别是其中的髑髅塔,和英国军队把印度革命者缚在炮口处决的图,这些大概是预备用在后来几期上的吧。”③ 这时,鲁迅已形成了他以文艺改造国民性的系统的启蒙主义思想,其核心是“立人”。他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呼唤“摩罗诗人”。 美术是鲁迅从事思想启蒙和文艺运动的重要方面。他明确表示:“故人群所当希冀者,不惟奈端已也,亦希诗人如狭斯丕尔;不惟波尔,亦希画师如洛菲罗……”④所谓“洛菲罗”,即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拉斐尔。 1912年,鲁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博物馆和美术事业。他积极提倡美术和美育,翻译了《艺术玩赏之教育》《社会教育与趣味》等论文,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夏期讲习会,主讲美术。1913年2月,鲁迅发表了《拟播布美术之意见书》,这是我国近现代较早的、系统的现代美术与美育的专论,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美术的本质、类别、目的、作用以及传播美术的方法。鲁迅此论中所谓美术,不仅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还包括文学、音乐等。鲁迅开宗明义地指出,他所谓美术的概念,取自西方,而非中国所固有:“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art or fine art)。”他认为,“美术者,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理,三曰美化。”他特别强调思想的作用:“作者出于思,倘其无思,即无美术。”⑤他认为以工巧和实用为目的的玉雕、牙雕、几案、什器等,不能算作美术。五四时期,鲁迅对在半寸方象牙片上雕刻《兰亭序》,然后用放大镜观看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弄“玄虚”⑥。三十年代,鲁迅在其名作《小品文的危机》中,再次对此予以批评和讽刺。这充分表现了鲁迅美术思想的启蒙主义特色。 五四时期,鲁迅的美术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他提倡个性自由,批判封建文化,反复强调进步的思想应是现代美术的灵魂。他说:“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改良思想,是第一事。”“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欢喜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⑦ 当时,上海出版了名为《泼克》的画刊,常发表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鲁迅多次写文章予以批评,表现了他对中外美术历史的广泛了解和对新美术建设的热情关注,其中提到了当时西方最新的美术思潮、美术家和美术创作,如十九世纪末后期印象派的塞尚、梵高以及立体派、未来派等。他主张广泛学习西方美术,甚至不无极端地认为,“即使崇拜的仍然是新偶像,也总比中国陈旧的好。”⑧他在散文《二十四孝图》中,对以图画表现封建道德给予尖锐的批判,表现了他坚持思想革命,反对封建文化的一贯的不妥协精神。 这时,鲁迅还翻译了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给当时的美术青年以很大的启发。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是,鲁迅这时非常注意书籍的封面设计,对自己或自己所主编书籍的封面,他总是精心设计——或是自己设计,或是请人设计,如《呐喊》和《热风》就由鲁迅自己设计封面,《彷徨》和《苦闷的象征》的封面是由鲁迅请当时的青年画家陶元庆设计的,开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之先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