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文学史中伍子胥复仇故事情节的形成——以湖北云梦睡虎地77号汉墓伍子胥故事简为依据(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原文化研究》 朱湘蓉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参见武汉大学简帛中心,荆门市博物馆编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一)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3页。按:简文直接采用通行文字。②参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6页。按:简文直接采用通行文字。③熊文未释,何有祖先生释为“仁”,从其说。参见何有祖:《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札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的“简帛网”(http://www.bsm.org.cn/index.php),2010年1月22日。下同。④熊文释为“□寅”,何有祖先生释为“边竟”,从其说。⑤熊文未释,刘乐贤先生释为“受”,从其说。⑥关于《越绝书》的成书时代分歧较大,目前学界的共识是:今传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从战国至东汉数百年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保存了许多战国文献。参见王铁:《〈越绝书〉末篇末章释读——论〈越绝书〉的编者与成书年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6期,第3页。目前无法断定《越绝书》中伍子胥故事形成时间,暂据《越绝书》的成书下限将其定于《史记》之后。⑦简文残,从“J95……杀之矣”推测,当是关于伍奢被执的情节。⑧简文残,J96有谏召二子的内容,没有谏言者的名字。⑨《史记》作“费无忌”。⑩简文残,J99有“平王乃令人召五子尚”,未见“免奢”的言辞。11《史记•楚世家》仅有子尚论归楚,《伍子胥列传》则先有子胥劝阻子尚归楚。12《越绝书》中先有子胥劝阻子尚归楚。13《越绝书》此前有楚王派使复召子胥的情节。14J100仅言“去此国”,不能断定是郑国。15《史记•伍子胥列传》记子胥至宋,因华氏之乱,与太子建奔郑。太子建与晋顷公某郑,事败被杀。胥与建子胜奔吴。16《越绝书》有子胥从横岭上大山,北望齐晋,议论而去的情节。17《吕氏春秋•孟冬纪•异宝》记江上丈人渡子胥,不收宝剑,不留姓名。18故事简作“船人”。19《史记•伍子胥列传》作“渔父”。20《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作“渔者”,并有渔者供食子胥,后覆船自刎而死以免泄密的情节,以及击絮女供食子胥,后投濑水死的情节。21《左传》昭公二十年仅言“员如吴”,并无乞食的情节。22《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子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23《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载子胥由门客引荐游说王子光。24故事简中有向吴王举荐之辞,但举荐人的身份姓名不明。25《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子胥“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26《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载市正道于阖闾,阖闾言于吴王。27《左传》昭公二十年作“鱄设诸”。28J105“胥□□□以□主君之谤”,我们推测可能与《公羊传》定公四年所载“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仇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有关,是子胥拒绝立即复仇的内容。29《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载子胥居吴三年,拒绝阖闾为之报仇。30《史记•伍子胥列传》仅言“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无治吴、兴吴事。31《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载吴王僚号令邦中奉子胥号令,子胥治吴三年大得吴众。32《韩非子•内储说下》载子胥计诱楚人换将使吴获胜,《韩非子•说林下》载子胥以溺人为喻谏阖闾攻郢。33《史记•伍子胥列传》作“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34简残,不明谏言者的身份姓名。35《越绝书•越绝荆平王内传》载昭王、司马子期、令尹子西相与计谋。36故事简与《越绝书》使者和子胥的言辞内容有所不同。37伍子胥故事简属于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的J组故事简的一部份,笔者认为属于“事语”类史书。
    参考文献
    [1]熊北生.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的清理与编联[M]//出土文献研究(第9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梦县博物馆.湖北云梦睡虎地M77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08(4).
    [3]曹方向.云梦睡虎地汉简“伍子胥故事残简”简序问题小议[OL].http://www.bsm.org.cn/index.php,2010-
    02-01.
    [4]黄亚平.伍子青故事的演变——史传系统与敦煌变文为代表的民间系统的对比[J].敦煌研究,2003(2).
    [5]四库全书研究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朱乃长,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7]颜廷亮.敦煌文学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8]舒大清.伍子胥和楚国的复仇模式[J].中国文化研究,2004(夏).
    [9]〔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周〕左丘明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2]〔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朱汉明整理.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汉〕公羊寿传,〔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浦卫忠整理.春秋公羊传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4]〔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5]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6]〔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