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创造》季刊的正本清源(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魏建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创造》季刊创刊号第二版《编辑余谈》篇末“一九二二年七月六日沫若志”。
    ②③⑧⑨⑩(14)(28)郭沫若:《创造十年》,第189页,第190页,第148页,第150页,第161页,第42页,第189页,上海现代书局1932年版。
    ④王瑶:《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第5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修订重版。
    ⑤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第2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6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⑦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第1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创造》季刊出版方泰东图书局老板赵南公1921年6月20日日记中提到:接郭沫若日本来信“《创造》杂志大成功,或竟能出月刊”,《中华文学史料》1990年第1期。
    (12)《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编辑纵谈》。
    (13)(16)《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第317页,第31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15)(19)蔡元培等:《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149页,第176页,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0年10,目初版(下同)。
    (17)《创造社各作家传略》,黄人影编《创造社论》,第145—154页,上海光华书局1932年版(下同)。
    (18)成立强:《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第11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下同)。
    (20)如王锦厚主编《郭沫若词典》,第742页,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现代文学简明词典》,第49—5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1)唐沅等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5页正文第一行说:“《创造》,季刊,是创造社主办的第一个文学刊物。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创刊于上海”。但在这同一页“目录”栏“第1卷第1期”之下出现了“1922年3月15日出版”。
    (22)1921年9月29日和30日上海《时事新报》。
    (23)现代文学期刊联合调查组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初稿),第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24)《创造》季刊创刊号。
    (25)如郭沫若的《创造十年》、《创造社的自我批判》,郑伯奇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忆创造社》等。
    (26)《创造》季刊第二期最后一页上介绍创刊号时标明创刊号是“五月一日出版”。
    (27)陶晶孙:《创造三年》,1944年1、2月合刊上海《风雨谈》月刊第9期。
    (29)郭沫若在此文中说:《棠棣之花》“在一九二○年的十月十日《时事新报》的《学灯》增刊上把第二幕发表了。后来被收在《女神》里面。又在一九二二年五一节《创造季刊》的创刊号上把第三幕发表了”。见1941年12月14日重庆《新华日报》。
    (30)郭沫若在此文中说,创造社“团体的从事于文学运动的开始应该以一九二○年的五月一号创造季刊的出版为纪元”,见黄人影编《创造社论》。
    (31)郭沫若在此文中说,《创造》季刊“创刊号是以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五月一号创刊的”,见王锦厚等编《郭沫若佚文集》下册,第16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2)郑伯奇在此文中说:“本来报上登出预告,宣称《创造季刊》于1922年元旦出版,因为稿子没有凑齐,直迟到那年五月一日才出了版。”见蔡元培等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153页。
    (33)(34)郑伯奇在此文中说:“《创造季刊》创刊号于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出版。”见郑伯奇著《忆创造社及其他》,第33页,第3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
    (35)参见陈中朝著《创造社期刊介绍》,《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二辑,第2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陈青生、陈永志著《创造社记程》,第13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黄淳浩著《创造社:别求新声于异邦》,第4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咸立强著《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第114页。
    (36)第一卷第一期的出版时间,原刊和《目录》、《资料》、《汇编》均标为“1922年3月15日出版”。经考证,该期实际拖延到1922年5月出版。
    (37)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本文作者提示:《资料》第559页《创造社期刊总目?说明》中说“本总目在编辑上不设栏目,一般不注体裁,不附补白、广告,同一作者的总题下也不列细目,以求划一”。这样是极不妥当的。编印资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准确的历史信息,怎能为了“以求划一”就任意加工历史文献的原始态呢?而且《资料》的这“四不”原则本身就有问题。比如“一般不注体裁”一条,到底注还是不注?还是想注就注,不想注就不注?事实上是有的注,有的不注;有的期刊注的少(如《创造》季刊等),有的期刊注的很多(如《创造日》)。不知是以上原则还是编者的责任心的问题,《资料》中的《创造》季刊目录存在大量疏漏和少量错误。
    (38)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戏剧)”。
    此处《目录》和《资料》做了加工:在“棠棣之花”之后为“第二幕”加了括号。原刊不同版本标题不同:有的是“棠棣之花第二幕”,有的是“棠棣之花二幕”,但都没有加括号。
    (39)(42)(44)(47)(57)(60)(62)(65)(75)(77)(78)(80)(81)(84)(86)(95)(97)(98)(101)(104)(107)(120)(122)(124)(127)(131)(142)(144)(146)(149)(152)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小说)”。
    (40)(59)(82)(94)(100)(119)(125)(141)(145)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戏剧)”。
    (41)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秋兴//(双斜线表示目录为独立一行,下同)沉醉之春//晚泛//一朵玫瑰/愿//秋夜小诗
    (43)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45)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海上吟//房州寄沫若//归东京时车上//梦一般的//静夜//我想//秋暮//白云//哦,我的灵魂!*//疲倦了的行路//故乡//冬天//残雪//冬的别辞//春树//一刻
    (*此处“哦!我的灵魂”,在原刊正文中为“哦,我的灵魂!”)
    (46)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小说)”。
    原刊正文标题“上帝的儿女们”之下另起一行还有“Children of God”。
    (48)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天上的市街
    (49)《目录》、《资料》、《汇编》均为此标题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加了书名号。
    (50)此处《目录》改为“杜莲格来的序文………………淮尔特原作 达夫译”;《资料》改为“《杜莲格来》的序文………………淮尔特原作 达夫译”。
    (51)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三封信)”。
    (52)原刊正文标题“编辑余谈”之下另起一行还有“From the castle of indolence”。
    (53)原刊正文作者署名“T.D.Y.”。
    (54)第一卷第二期的出版时间,原刊标为“中华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出版”。《资料》标为“1922年8月25日出版”。《目录》和《汇编》均标为“1922年9月上旬出版”。经考证,该期实际拖延到1922年9月上旬出版。
    (55)(67)(72)(74)(87)(90)(93)(108)(109)(112)(118)(132)(135)(140)(153)(154)此栏目标题在《目录》、《资料》、《汇编》中均漏掉了。
    (56)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标为“湘累的歌六曲——赠郭夫人安娜”,都漏掉了“(曲谱)”。
    《汇编》标为“湘累的歌六曲(曲谱)
    ——赠郭夫人安娜”
    原刊正文标题之下另起一行有“赠郭夫人安娜”。
    (58)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标为“诗二首(附郭沫若诗)”。
    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长沙寄沫若//岁暮长沙城晚眺//附:沫若跋曲
    (61)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雪(三首)//落叶//读《女神》
    (63)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三十首)”。
    (64)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戏曲)”。
    (66)(123)(143)(147)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
    (68)原刊正文标题为“可怜的侣离雁”,标题之下另起一行还有“PAUVRE LELIAN”。
    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评传)”。
    (69)原刊正文标题“女神”未加书名号。
    (70)原刊正文标题“意门湖”未加书名号。
    (71)此处《目录》和《资料》均署名“达夫”。
    (73)第一卷第三期的出版时间,原刊标为“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行”。《资料》持此说。《目录》标为“1922年12月上旬出版”。《汇编》标为“1922年10月上旬出版”。可以肯定“10月上旬说”是错误的。该期中的成仿吾著《学者的态度》一文篇末落款时间是“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显然超过上旬了。即使落款时间有误,也不可能。因为该期编辑成仿吾当年10月才辞掉湖南的任职。他从长沙赶到上海再编成这一期稿件,无论再快也不可能在上旬完成。该期准确的出版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
    (76)此处《目录》和《资料》均署名“木天”。
    (79)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黄河中的哀歌//仰望//江湾即景//吴松*堤上//赠友//夜别//海上//灯台//拘留在检疫所中//归来
    (*此处“松”字有误。原刊正文为“淞”。)
    (83)原刊正文标题为“诗”。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选”。然后与《汇编》一样增加了如下目录:
    诗境………………………………………………王怡庵
    过洞庭湖…………………………………………王怡庵
    溪边………………………………………………王怡庵
    夏午………………………………………………王怡庵
    Beethoven赞 赠郭沫若兄* …………………何畏
    梅雨………………………………………………郑伯奇
    拜月词……………………………………………郑伯奇
    断章………………………………………………郑伯奇
    无题………………………………………………郑伯奇
    蝴蝶儿和百合……………………………………郑伯奇
    问月………………………………………………郑伯奇
    隔阂………………………………………………洪为法
    知心………………………………………………洪为法
    投向自然…………………………………………洪为法
    静夜………………………………………………洪为法
    最后的赠与………………………………………洪为法
    天地为炉…………………………………………洪为法
    归舟………………………………………………洪为法
    我愿………………………………………………赵邦杰
    人的欢喜…………………………………………赵邦杰
    假若………………………………………………赵邦杰
    我买一朵蔷薇花…………………………………成仿吾
    啊,笨重的乌云呀!……………………………成仿吾
    读Rubaiyat之后…………………………………成仿吾
    (*此处参校本格式不同。《目录》和《资料》标为“Beethoven赞——赠郭沫若兄”;《汇编》为“Beethoven赞赠郭沫若兄”。原刊正文中标题为“Beethoven赞 赠郭沫若兄”)
    (85)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长篇小说)”。
    (88)此标题后《汇编》加了“(评论)”。
    (89)此标题后《目录》和《资料》都加了“——胡适之先生的‘骂人’的批评”;
    《汇编》加了“(评论)”,另起一行加了“——评胡适之先生的“骂人”的批评”。
    原刊正文在作者名下另起一行有“——胡适之先生的“骂人”的批评——”。
    (91)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译诗百零一首)”。《汇编》标为“(译诗一百首)”。
    原刊正文实际有译诗一百首。
    (92)第一卷第四期的出版时间,原刊标为“中华民国十二年二月一日发行”。《资料》持此说。《目录》和《汇编》均标为“1923年2月上旬出版”。经考证,采用“1923年2月上旬说”比较妥当。
    (96)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但加了“——1922年正月的印象”。《汇编》没有漏掉“(诗)”,但另起一行加了“——1922年正月的印象”。
    原刊正文标题为“上海幻想曲——1922年正月的印象——”。
    (99)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抄”。然后与《汇编》一样增加了如下目录:
    寄怀实秋…………………………………………闻一多
    答一多……………………………………………梁实秋
    荷花池畔* ………………………………………梁实秋
    怀——……………………………………………梁实秋
    答赠丝帕的女郎…………………………………梁实秋
    赠——……………………………………………梁实秋
    琴音……………………………………………冷玲女士
    母亲……………………………………………冷玲女士
    和暖……………………………………………冷玲女士
    冬郊……………………………………………冷玲女士
    我不能忘记……………………………………冷玲女士
    沪宁道中………………………………………冷玲女士
    沪宁道中见送客者……………………………冷玲女士
    月下……………………………………………冷玲女士
    (*原刊正文此字为“胖”)。
    (102)此字在《目录》、《资料》、《汇编》中均改为“象”。
    (103)此标题下《汇编》增加了如下目录:
    好像是但丁来了//暗夜//冬景//夕暮//春潮//新芽//大鹫//地震//两个大星//石佛
    (105)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小说)”,加了“(续)”。《汇编》改为“(小说续创刊号)”。
    (106)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汇编》改为“(诗八首)”并在标题之下增加了以下目录:
    汤田川村//京都北郊//灯光//血?泪?心*//我那能忘你//凉夜//细雨//站在热海海岸上
    (*此处标点符号有改动。原刊正文为“血,泪,心”)
    (110)此处《目录》和《资料》都增加了“拜伦、雪莱、箕茨”。《汇编》在此标题下另起一行增加了“——拜伦、雪莱、箕次”。
    原刊正文标题为:“英国浪漫派三诗人拜轮,雪莱,箕茨”
    (111)此处《目录》和《资料》都增加了一篇作品目录:“《哀歌》”。
    原刊正文有郭沫若翻译的雪莱的《西风歌》等七题八首诗。最后一首《哀歌》为成仿吾译。
    (113)此处各参校本与原刊出入较大:
    《目录》标为“俄罗斯文学便览第一篇…………mocssaye T.obgiu原著 何畏译”。
    《资料》标为“俄罗斯文学便览第一篇…………Moissaye J.Olgin原著 何畏译”。
    《汇编》标为:“俄罗斯文学便览(选译)
    Moissaye J.Olgin原著 何畏译”。
    原刊正文标题为:“俄罗斯文学便览
    原著者Moissaye J.Olgin”。
    (114)此处在《目录》、《资料》、《汇编》中均署名“凤举闻天”。
    (115)第二卷第一期的出版时间,原刊标为“中华民国十二年五月一日发行”。《资料》持此说。《目录》和《汇编》均标为“1923年5月上旬出版”。经考证,采用“1923年5月上旬说”比较妥当。
    (116)此处《目录》、《资料》、《汇编》都漏掉了“创造社同人肖像之一”。
    (117)此处原刊与各参校本排版格式不同。在《目录》、《资料》、《汇编》中“我们的花园”为目录下的第一篇作品。
    (121)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
    《目录》和《汇编》在此标题之下另起一行增加了如下目录:
    诗人的恋歌
    原刊正文中此诗后确有成仿吾诗《诗人的恋歌》。
    (126)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汇编》改为“(诗八首)”,并在标题之下增加了如下目录:
    归乡//满天星辰//初春暮雨//畅观楼顶/初春之歌//绿衣人//问//我这样的歌唱
    (128)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选”。然后与《汇编》一样增加了如下目录:
    吻之三部曲………………………………………刘梦苇
    一夜………………………………………………刘梦苇
    最后之梦…………………………………………刘梦苇
    踏春………………………………………………王环心
    他是一个瞎子……………………………………洪为法
    杂诗三首…………………………………………洪为法
    江边………………………………………………王怡庵
    初春………………………………………………王怡庵
    (129)此处《汇编》改为“(小说,再续)。《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小说)”。
    (130)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汇编》改为“(诗十七首)”,并在标题之下增加了如下目录:
    白鸥//我愿//长画//疲惫的心//幻灭//自题照片//倦游老//偶成//幽默之景//月//簷溜//海滨//河之哀歌//秋风//读耶稣传//春晨//病里
    (133)此处底本目录标题有误。原刊正文的标题是“莪默伽亚谟之绝句”。《目录》、《资料》、《汇编》都按正文标题改正。
    (134)此处底本目录标题有误。原刊正文标题是“《命命鸟》的批评”。《目录》、《资料》、《汇编》都按正文标题改正。
    (136)此处《目录》和《资料》在标题前加上了“ART AND LIFE”。
    (137)此处《目录》和《资料》都加上了“——读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汇编》另起一行加上了“——读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
    原刊正文标题为:“喜剧与手势戏
    ——读张东荪译的《物质与记忆》——”
    (138)此处底本目录标题有误。原刊正文标题为“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
    (139)第二卷第二期的出版时间,原刊标为“中华民国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版”。《资料》持此说。《目录》标为“1924年2月下旬出版”。《汇编》标为“1924年11月下旬出版”。准确的出版时间待考。
    (148)此处《目录》和《资料》均将“(小说)”改为“(续三)”。《汇编》改为“(小说,续三)”。
    (150)此处《目录》和《资料》都漏掉了“诗选”。然后与《汇编》一样增加了如下目录:
    破晓………………………………………………敬隐渔
    面包………………………………………………邓均吾
    泊黄山港外………………………………………王珏
    淞沪车上…………………………………………邓均吾
    愿望………………………………………………洪为法
    想…………………………………………………王怡庵
    所见………………………………………………邓均吾
    故乡………………………………………………倪贻德
    湖上………………………………………………倪贻德
    龙山顶上放歌……………………………………楼建南
    晚步………………………………………………顾庆
    舜江晨……………………………………………楼建南
    我的伴侣…………………………………………施若皇
    日出之晨…………………………………………叶宗泰
    白玫瑰……………………………………………郭沫若
    火之洗礼…………………………………………朱公垂
    白云………………………………………………成仿吾
    对酒………………………………………………邓均吾
    (151)此处原刊目录署名不准确。作者共十三人。
    (155)《汇编》在标题之下增加了“(郭沫若著《函谷关》之法译)”。
    (156)此处“途中”系原刊目录错误,原刊正文标题是“中途”。《目录》、《资料》、《汇编》均改为“中途”。《汇编》在此处还增加了“(散文)”。
    (157)此处《汇编》增加了“(通信)”。
    (158)此处《目录》和《资料》均署名“沫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