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辽东诗坛》中的中日古典诗歌交流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辑刊 焦宝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陈子善在《对20世纪中日文学交流的四点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开篇即引用这一观点,并认为“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靳丛林在《平衡与差异:五四时期中日文学交流史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中也认为“五四以来中日两国间的文学交流,不平衡状态是极为明显的,落后了的中国文学界,译介近代日本文学的态势,是远甚于日本译介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并以文学交流史上的“贸易逆差”来形容。
    ②吕碧城(1883—1943),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圣因,晚年皈依佛门,号宝莲居士,安徽旌德人,是清末民初中国诗坛、女界的名士,樊增祥诗称“绛帏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③杨成能在大连期间与田冈正树等时相唱和。王玉霖在《吴宓在大连》(《万象》2006年第3期)一文中对杨氏与吴宓之交往,以及《辽东诗坛》刊发吴宓诗作情况,有较为详细介绍。吴宓在日记中也记录了其在大连期间与日人的交往,并提及《辽东诗坛》与田冈正树之《淮海诗钞》。
    ④傅立鱼:《清风明月集序》,田冈正树:《清风明月集》,1922年刻本;亦载《辽东诗坛》1929年第40期,第6-7页。
    ⑤大亚洲主义观与日本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并不相吻合,可参考翟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的大亚洲主义论》,《日本学刊》2010年第5期。这一观念对中日两国相当一部分人士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⑥金子平吉:《日华之贸易》,1923年5月号,转引自张晓刚、张琦伟:《金子雪斋与傅立鱼合作时期的〈泰东日报〉》,《日本研究》2012年第4期。
    ⑦孙海鹏:《〈辽东诗坛〉研究》,大连图书馆网站:http://www.dl-library.net.cn/publication/pub_content.php?id=422。该文为目前仅见对《辽东诗坛》杂志进行综合考察的中文论文。
    ⑧孙海鹏:《〈辽东诗坛〉研究》,大连图书馆网站:http://www.dl-library.net.cn/publication/pub_content.php?id=422。其时大连地区诗社有四:嘤鸣社、浩然社、以文社和宗风学社。这些诗社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主持宗风学社的杨成能曾任1956年成立之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与孙赞周、沈延毅等唱和,有《鸣盛诗稿》。而浩然社虽是由侨居大连的日本诗人组成,但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东北地区,在京津地区也得到中国诗人如郑孝胥、孙雄、郭则沄等人的唱和。浩然社以田冈正树为核心,以《辽东诗坛》为阵地,吸引了一大批日本汉诗诗人向《辽东诗坛》投稿。
    ⑨陈友康:《中日文学交流中的诗词唱酬问题》,《学术探索》2009年第5期。陈文认为,在中日诗人雅集酬唱中,“最具特色的是‘寿苏会’”。
    ⑩参见薛勤:《“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旧体诗词的创作出现20世纪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反观《辽东诗坛》,对于其性质的理解无疑会更清晰。
    原文参考文献:
    [1]张之洞:《劝学篇》,《张之洞全集》第12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937页。
    [2]郝秉键:《日本人中国观的一次转换》,《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3]实藤惠秀:《日本和中国的文学交流》,《日本文学》1984年第2期。
    [4]丸山升:《日本的鲁迅研究》,靳丛林译,《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1期。
    [5]白皋:《日本近代大陆政策评析——兼驳日本右翼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歪曲》,《人民日报》2005年8月9日。
    [6]田冈淮海:《长安纪行》(一),《辽东诗坛》1927年第20期。
    [7]李娜:《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第68页。
    [8]靳丛林:《平衡与差异:五四时期中日文学交流史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10]田冈正树:《〈辽东诗坛〉发刊词》,《辽东诗坛》1924年第1期。
    [11]张晓刚、张琦伟:《金子雪斋与傅立鱼合作时期的〈泰东日报〉》,《日本研究》2012年第4期。
    [12]金子云:《大连人民的老朋友——金子雪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6期。
    [13]许文畅:《伪满时期文学与政治的游移——以1931—1937〈盛京时报〉副刊〈神皋杂俎〉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4]梁启超:《1926年10月19日致孩子们》,《梁启超家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421页。
    [15]吴宓:《吴宓日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306页。
    [16]王水照:《苏诗作品初传日本考略》,《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