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甲午战争与近代诗风之创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4期 左鹏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甲午战争引发了以国难诗史和民族心史为主题的诗界高潮的到来。甲午战争诗歌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绘弘扬诗史精神,通过对战败原因的诘问呼唤杰出人才,而台湾诗歌的崛起显示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强化,战争与和平观念的调适则反映了中国与世界意识的深化。甲午战争诗歌的艺术探索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近代诗风的新变,叙事性和批判性的增强是诗史意识强化的艺术化反映,悲愤苍凉、沉雄刚健诗风的弘扬和忧郁苦涩、感伤哀怨情绪的抒发是时代精神的诗性传达,而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的汇聚与运用,则反映了近代诗歌综合古今、融通雅俗、寻求创造发展的艺术追求。
    【关 键 词】甲午战争/近代诗歌/诗史心史/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左鹏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等
     
    世界列强对于传统中国的政治干涉与领土入侵,以及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日益腐朽,使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严峻政治考验和文化难题。作为这段非凡经历之精神史的中国近代文学,深刻全面地记载了这个古老民族所遭遇的苦难、进行的抗争,传达出这个文明国度的血泪歌哭、不懈奋斗。在近代中国经历的无数苦难中,爆发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的中日战争及翌年《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一系列惨痛后果,无疑是令中国人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次;伴随甲午战争产生的文学,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屈辱与抗争、苦难与奋进历程中价值独具、魅力独特的篇章。
    一时代巨变与诗界高潮
    在历尽苦难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空前深重,带来的思想冲击也空前强烈。伴随着政治、军事局势的急转直下,以及国土沦亡、主权丧失严峻局面的突然降临,在甲午战争前后,一个以文学创作记载时代、表现心曲的文学局面迅速形成,成为近代文学发生显著变革的触发点和转捩点。
    这一文学潮流,可从“鲁阳生”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和阿英编《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中认识其概貌。《普天忠愤集》校印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孟冬,编者在自叙中说:“《普天忠愤》一书,贵自士大夫,而贱至布衣,以及泰西洋士、绣阁名媛,凡其绪论有关时局者辄录之。……计共得十有四卷,标分三门。首章奏,凡呈恳代奏者附之;次议论,凡上书及书札附之;三诗赋,凡赠答之作附之。”①关于此书的编辑宗旨,张之洞在《普天忠愤集叙》中指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而薄今,力就从前种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兹大耻?况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物力之厚且博,而徒株守成术,不能发愤为天下雄,使彼族不敢玩。此鲁阳生所为,愤愤而不能已也。故以其孤愤,证诸当代公愤,且合薄海内外之羞愤、义愤,激而成《忠愤》一书。岂漫欲泄私愤于一旦哉?夫亦望我局中人,有任天下责者,由此愤思愧、愧思奋、奋思勇,而确持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之一心,则泥法而流于弱,变法即转为强,安在世变之一成而不可变也?”②《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为阿英所编《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之一,原名《中日战争文学集》,成书于1937年,1948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后《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改名《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于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是书分诗词、小说、战纪、散文四卷,也是阿英根据当时所知的相关文献进行的选择,同样寄托了搜集抗日文献、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反侵略斗志的含义。这两部文学总集汇集了大量抗日文献,反映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成就,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虽然它们所收录的文学作品只是反映甲午战争文学作品的一小部分,但从中已经可以看出甲午战争给中国文学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文学高潮中,诗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从诗人诗作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对文学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表现力度来看,都应当认为诗歌是甲午战争时期文学创作中最具有文学性和影响力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文学样式,更可谓最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学与国家局势、民族命运、时代巨变的密切关联。
    甲午战争时期诗歌创作高潮的到来,最集中地表现在空前广泛的诗人群体的形成。与此前诗坛相较,这一时期诗人群体的身份构成得到丰富发展,各地区、派别、阶层的文士不约而同地加入进来。甚至远在边疆、海外的诗人也关注甲午战争局势和国家命运并创作了大量诗歌,台湾地区的诗人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创作力量,一些不知名的下层文人、布衣之士、职业报人发出独特的声音,以及女性诗人群体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甲午战争诗歌的创作广度,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诗歌史信息和思想文化史信息。
    甲午战争诗歌潮流是此前出现过的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歌潮流的继承发展,也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出现过的诗歌创作潮流相联系,从而将诗歌创作与国家局势、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创作传统发展到新阶段,传达出近代诗歌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气质。同时,甲午战争诗歌也是后来反映戊戌变法运动诗歌、反映庚子事变与义和团起义诗歌、表现辛亥革命运动诗歌三次创作高潮的思想铺垫和情感积累。因此,从近代诗歌发展的总体历程来看,甲午战争时期的诗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诗歌史意义,也是中国近代文学获得发展、寻求变革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显著表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