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大戴礼记》版本新论——十三卷刻本以前抄本的流传及十三卷刻本的生成蠡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州学刊》2014年4期 马晓玲 参加讨论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桥仁的家世、经历等判断桥仁有著《大戴礼乔记》的可能性。《后汉书·桥玄传》记载:“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七世祖仁,从同郡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⑤《汉书·儒林传》载:“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⑥桥仁究竟是戴德弟子还是戴圣弟子?不少学者误认为《后汉书·桥玄传》中的“德”当为“圣”字之讹,如王鸣盛《蛾术编》卷六、黄以周《礼书通故》卷一、雷学淇《介庵经说》卷六、黄侃《礼学略说》等。孙显君对此已有辨析:“戴德年长于戴圣,并先于戴圣而亡,因此桥仁很有可能先师戴德再师戴圣。”⑦孙氏的观点令人信服,惜未深论。桥仁在元、成帝时师从戴德学礼,由于戴德亡故,大概在戴圣第二次担任博士之际又师从戴圣,平帝元始二年(2)至四年担任大鸿胪。西汉经学处于创立期,师法尚未趋于一尊,《汉书》中记载改换师法的现象比较常见。《大戴礼》至哀、平帝时期得立学官,并由弟子徐良担任博士。桥仁从自身经历出发,斟酌大小戴师法异同著《大戴礼乔记》是很有可能的,其具备编选的学术条件。可惜,由于《大戴礼记》的地位和影响远不如《礼记》,《大戴礼乔记》更不会引起时人关注,淹没不彰,直到明代焦竑时方见著录。
    综上所述,焦竑《国史·经籍志》的著录当属可信,《大戴礼乔记》并非伪书,而是桥仁编选的著作。
    2.卢辩注八卷本与《大戴礼乔记》关系蠡测
    北周时卢辩注《大戴礼记》有八卷二十四篇,又曾讲解《夏小正》篇,故卢辩注本共二十五篇,因《夏小正》与《保傅》同为一卷并不影响八卷之数。卢注八卷本与《大戴礼乔记》八卷之间是一种巧合,还是具备因袭关系?解开这个谜团是探索《大戴礼记》版本的重要突破口。
    卢辩注本的由来无外乎两个途径,一是自己编选,二是使用前人编选本。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迭频繁,社会极不稳定。卢辩历经西魏和北周,一生戎马倥偬,两过家门而不入,又积极参与朝廷制度改革,于繁忙之际注解《大戴礼记》已属难得,自己编选的可能性不大,卢辩注本很有可能依据的是前人编选本。
    卢辩“累世儒学”,其父为太常丞,其兄研究《礼记》为当时硕儒,其家学具备浓厚的礼学研究氛围。他曾任太子少傅、少师,或许与其对《大戴礼记》的研习有密切关系。卢辩研习《大戴礼记》的同时,对《礼记》也颇为熟悉,其经历与桥仁相似,他应该能够注意到《大戴礼乔记》。《大戴礼乔记》很可能是卢辩注选择的底本,卢辩有可能对《大戴礼乔记》原篇分卷作注解形成了八卷本。也就是说,《大戴礼乔记》至少经历了两次编订,即桥仁编选篇目(可能含原有篇次),卢辩分卷并作注。由于残缺不全的篇次和注释及《大戴礼记》本身的不受重视,历代书目均不载《大戴礼乔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