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在酒楼上》的叙事与抒情(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汉论坛》2013年12期 王卫平 参加讨论

    
    李欧梵曾指出鲁迅短篇小说写作中“注意情绪、意向和抒情意味、隐喻景象等方面,不惜忽略作为现实主义特点的情节、背景的细节描写、系统叙述等方面。这一点在《彷徨》诸篇中尤其明显”⑥。虽然他没有深入分析,但也指出了叙事结构完整性和抒情性的冲突,也间接地质疑了叙事学分析模式对于鲁迅短篇小说的适用性。鲁迅的短篇小说截取人生片段,抒发主体感情,《彷徨》第一人称短篇小说系列,正是鲁迅结合两者展现诗化短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典型,而《在酒楼上》应该是抒情和诗化色彩最为浓厚的一篇。作者通过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展现内心语言和情绪,大量的景物移情描写,以及借助意向隐喻等诗学表现手段,将叙事和抒情交织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从叙事学上考察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第一人称叙事形式与抒情效果相得益彰。南帆认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包含的独白意味过于显化,叙事话语由于行动减弱放慢了节奏,同时,叙事间隙的情绪性增加了。这使文本带上了某种抒情风格,或者某种感伤的情调。“而更深层次上,独白意味的加剧同时也说明‘我’这个角色的变化。‘我’的外部行为减少了,从而开始更多反视内心之境,独白致使话语叙事中的内心语言成分逐渐上涨,外部世界正在这种叙事话语中缓缓地模糊乃至隐退”⑦。《在酒楼上》的双层叙事结构中,“我”的叙述,包裹于“我”的叙述之中的吕纬甫的叙述,都是第一人称叙述,都接近于独白,正便于抒发情感和展示内心语言。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以牺牲李长之和竹内好所提到的叙事的自然和流畅性为代价的。
    景物描写是叙述主体的情绪和精神世界的反映。《在酒楼上》开篇以少有的两大段将事件原委的交代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交织在一起。“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深冬雪后”、“白皑皑的绝无精彩”的“铅色的天”,“渍痕斑驳的墙壁”,“枯死的莓苔”……一切是那样的破败、陈旧、毫无生机,而我也颇有“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迂缓的语调铺垫下了浓厚的抒情色调。愁闷之中,“我”来到旧日的酒楼吃饭,楼上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余裕地将酒菜写入作品,是鲁迅《彷徨》第一人称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细节,在《祝福》首篇已经出现,当叙述者“我”面对祥林嫂关于灵魂的有无追问,无法作答而逃离回四叔的书房后,“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预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酒菜似乎富含丰富的含义,他是不安的“我”的内心逃避之处和安放之所,是身体对精神的反讽,是主体情绪和内心世界的折射。
    在文本中,“我”这个游子虽然惊异并欣赏着故乡的雪和雪中盛开的花,但“我”马上又刻意疏离了故乡的雪,“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缓慢的叙事节奏,伴随着景物描写的是大量的内心语言,两者交织在一起,使文本具有了浓厚的抒情风格和感伤的情调。“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这是一个沉浸于孤独然而自足的“我”,哀愁而无根,但是“很舒服”,“酒味很纯正”,哀愁和孤独于“我”正是佐酒的菜。游子和故乡疏离了,但是故乡的酒菜还是好的,只是如今作了异乡的人,口味发生了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