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木有便当,上神马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未知 未知 参加讨论

 


       林海 “木有便当,上神马班?”自称“生活狂热分子”的捷安特·潘达理直气壮道。在她看来,上班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在肚子饿得咕咕叫的中午,掀开盖子,露出搭配健康摆放精美的便当,然后在同事艳羡的眼神中把它吃完,最后再咂吧下嘴,幸福感瞬间爆表”。 这让我想起在德国留学的那几年。学校食堂里只有难吃土豆、枯燥意面和切不断砍不烂的炸肉饼。食材不新鲜的中餐馆则弥漫着一股东南亚的邪异气味。所以,大家都需要自己下厨。下厨简单两个字,意味着繁复的工程:要去超市购置厨具,到菜市挑选食材——有时馋了,甚至到土耳其人开的店里扛一腿羊肉,然后在网上下载菜谱,笨手笨脚地洗菜、切肉、热锅,再手忙脚乱地和时间赛跑似地煮、炒、煎、炸,最终端上桌犒劳自己。每当这时总会很想念国内的无数餐馆和外卖,盼望着回国后可以安享美食。 然而真的回到国内,每天奔波于生计的同时,获取三餐也变得容易。进食好像变成了奔波的一环,几乎再没有自己动手做过饭菜。时不时地,吃晚餐时已经忘记了午餐吃的是什么。和味觉一起变得麻木的,是对生活的热情。好像进食只是在填补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蛋白质等等,每天的奔忙也失去了真实的意义。直到看到潘达的这本书,才令我再次想起在欧洲时笨拙下厨的时光:超市买菜时想象它们变成食物时的香气,和朋友一起下厨时的默契,按照方子烤好蛋糕、蛋挞和小圆饼时的成就感…… 看着潘达的书,我开始明白一件事,那个时候动手下厨,不完全是因为觅食不易,而是受到“那种”生活方式的熏陶:在“那种”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中,不需飞奔似地跑向某个目标,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安宁的心境,来放大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春天自己支起炉子在草坪上烤肉,夏天吃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提拉米苏,秋天背上自己做的三明治去远足,冬天窝在屋子里和朋友吃着火锅唱着歌。那个时候,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而处处透着一种对于生活本身的珍惜。 在潘达那里,处处可见这种珍惜。不论是配合周一至周五心情的工作餐,还是令四季充满香气回忆的应景远足便当,或是凝结着霸道爱意的做给“那个人”的惊喜,都能使这个浮躁飞转的星球得以暂缓片刻。尽管我们都身在这个功利的城市,总是“身不由己”地操心股指期货上升下降、领导脸色阴晴圆缺、上月报表下月计划之类的“正经事”,然而其实我们还是明白的: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工作,不能吃个饭都囫囵吞枣食不知味、对自己的生活都应付了事。用小王子的话说:“我到过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来没闻过一朵花。他从来没有看过一颗星星。他什么人也没有喜欢过。除了算帐以外,他什么也没有做过。他整天同你一样老是说:‘我有正经事,我是个严肃的人’。……他简直不像个人,他是个蘑菇!” 所以,“木有便当,上神马班?”一切迷了心眼、以至于看上班重于便当的人,都需要好好想想潘达的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明白,每天忙碌奔波所寻求的是什么?是那套还没供完的房,还是那辆即将上市的车?抑或是到头来都会成土的功名利禄?上班固然重要,但它根本上还不是为了我们有便当可吃吗?连便当的美好都遗忘了,上班还有什么意思呢?当然,这话潘达没明说。可是她的意思,全都藏匿在她手绘的便当制作流程中,只要你照着一试,那种感觉就会了然。幸福感会从挑选食材、储备厨具、精工细作和神来之笔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浮现,再被储存进便当盒里,在每一个掀开盒盖的时刻,闪亮跳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