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新发现的几篇魏金枝作品考论魏金枝 现代文学 史料研究 散佚作品 考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刘家思 参加讨论

    三成长散文《心变》
    《心变》发表于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学生》杂志1922年9月第9卷第1号,该杂志是由1917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的杨贤江编辑的,作者署名金枝。这篇文章在张惠达的年谱中没有提到,在魏德平的著作年表中也没有提到,应该是一篇佚文。从这篇文章的内容看,多是对自己求学的回忆,无疑是魏金枝的作品。
    笔者认为它是魏金枝的作品,一是因为,在“五四”时期,“金枝”的署名就只有魏金枝。魏金枝在《民国日报·觉悟》上发表的一系列诗文,绝大多数署名为“魏金枝”或“金枝”。二是因为文章是回忆在“师范学校”求学的生活,魏金枝是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而且,他说“进师范学校的第一个年头,我还去蹴球打球跑步”,“第三个年头的前半期,也好像没有更变过,逢着开会集议的时候,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总要说几句公平话;有几个朋友也着实佩服我”。这和后来他在纪念柔石的文章中所说的“喜欢运动,喜欢写诗,也喜欢参加一些政治活动”⑤的表述是一致的。同时,他说“我从进小学就在校里住宿”,这是与魏金枝的求学生涯是一致的,因为当时白泥坎村还没有小学,魏金枝是在离白泥坎村15里的邻村东明小学插班读小学的。这篇文章是魏金枝对自己在浙江一师时期生活与思想的回忆。魏金枝1917年秋天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夏天毕业。文章所说的第一年头是1917年,第二个年头是1918年,第三个年头是1919年,第四个年头是1920年。以此类推,第五个年头是1921年,第六个年头是1922年。因此,这无疑是魏金枝的文章。
    这篇文章没有标明具体的写作时间,但大致可以看出并不是在浙江一师就读时写的,尽管文章是发表在《学生》上。应该说,这篇文章是1922年毕业之后写的。首先,从发表时间看,应该写于魏金枝1922年在浙江一师毕业之后。其次,文章是回忆体。凡是回忆,一般来说是事后的。作者是对自己在浙江一师求学时期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历程的回忆,显然是在毕业之后。第三,文中的措辞也告诉我们是毕业之后写的。文章一开头就说:“我为什么进了师范学校,现在也记不起了;大约总为着一般朋友们的怂恿。”这里的“进了”和“记不起了”标明是离开了一师的时候的回忆。如果当时作者还在“一师”求学,那么就不会用“进了”这一词,而会用“进”或“来”。文章快结尾时说:“后来,有几个四年的同学毕业了,第二天来和我告別。那夜,我又睡不着,又为他们想起那种可怕的庙宇和祠堂,校里的大树和神位;又想起他们别我时的情景。”这里的“那夜”,也表明这是事后的回忆。
    这篇散文,不仅让我们理解了魏金枝在浙江一师求学时的生活境况以及当时学生思想的一个侧面,而且还让我们认识到了清末民初时,中国教育事业的落后与从教、求学的艰难。因此,它为魏金枝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和现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真实的材料。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显示了魏金枝散文创作的另一形态的起点:清新的叙述、深挚的情感,反映了魏金枝散文在那种以议论见长的路向之外又开拓了一个路向,从此,他的散文形成了双线并进的态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