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5页。 ②[美]宇文所安著、王柏华等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4页。 ③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④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3页。 ⑤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543页。 ⑥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⑦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493—494页。 ⑧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2页。 ⑨张少康《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页。 ⑩张少康《文赋集释》,第223页。 (11)张少康《文赋集释》,第1页。 (12)(13)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第1004页。 (14)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第1007页。 (15)张少康《文赋集释》,第215页。 (16)张少康《文赋集释》,第214页。 (17)冯春田《文心雕龙阐释》,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266页。 (18)冯春田《文心雕龙阐释》,第267页。 (19)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39页。 (20)王运熙《我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