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江汉日报》与晚清革命文学的发生(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1期 付登舟 参加讨论

    四《江汉日报》所载的革命小说
    《江汉日报》同人主张文学的社会功利观、政治功利观,因而该报主要刊登革命文学作品,其革命文学主要样式是小说。该报在出版发行接近半年的时间里,刊载了《新闻之魁星》、《孤雁》、《纱布厂》、《东阿华村》、《梅花秘密》、《黄金白眼记》、《白芙蓉》、《海外虬髯客》、《爱国潮传奇》、《败家畜》、《猫癖》、《中兴片影》、《新制中国二辰丸》、《伥虎记》、《美人福》、《得胜驹》、《双孽镜》、《芙蓉谢传奇》、《鴇蛊》等数十篇小说,以“革命”为主题的小说占绝大多数。现仅以《孤雁》、《梅花秘密》和《纱布厂》三篇小说为例,阐释其革命文学思想。
    《孤雁》(署名天石)是一篇典型的寓言式革命文学作品,作者为当时著名的革命志士、文人、报人胡石庵。胡氏与以《广陵潮》闻名的李涵秋齐名。他多次参加反清革命行动,四次被捕入狱,撰著小说四十余部,创办《扬子江小说报》,《大汉报》及《天声报》,鼓吹革命,被赞誉“赤手回阑”。他此时担当《江汉日报》编撰,撰写小说《孤雁》等作品。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描述了革命先行者、庸众与镇压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了革命者(孤雁)矢志不移的革命意志,为了民众(群雁),尽管遭受多次误解,受到多次凌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可悲的是,革命者不是为镇压者所害,而是死于同胞之手。“未几,而猎者至矣。网四张,枪上火矣。孤雁见之,复狂鸣猛扑之不已。群雁忽大怒,遂啄孤雁以死。”(19)这种悲哀震撼人心。作者担心阅者不知其良苦用心,不明其意,特在文末画龙点睛:“悲哉,孤雁也,生不幸落此醉生梦死之同胞,又居此外患纷乘,朝不待暮之危地,既不肯高腾远引,作鸿飞之冥冥,又不忍知而不言,立视其同胞之死亡而不救,以致狂鸣猛扑,欲惊起群雁之噩梦,一而再,再而三,终至啄死而不悔。大哉孤雁!殆古所谓舍身救世者乎。惜乎醉生梦死之群雁,不知其苦心,预作远祸之举,仅谓扰伊清梦,怒而啄之至死。殆祸机徒发,聚族而歼,已悔无及已。呜呼!吾作《孤雁》一篇,不禁悲从中来,泪滂沱其如雨也。”(20)该小说可谓惜墨如金,字字见血,句句感人,以隐喻的手法,歌颂“孤雁”即革命党人为振救同胞、抵抗外患不惜捐躯的英勇斗争精神,期以警醒“醉生梦死”、大祸临头而不知觉的国民。小说剑指现实、寓意深刻,极具反帝反封的革命意图。孤雁是革命志士的真实写照,与鲁迅的小说《药》中的革命者“夏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花秘密》是胡石庵改编的一部中篇小说,原为法国小说名家抱丕氏所著。作品记述1825年,巴黎市中心发生的一起离奇案件。其始系某剧团中忽斃男女二人,伤痕全无,经医剖视,但知脑系绷断,亦不辨为何种毒物。全国大哗,警察方竭力搜缉,而巴黎附近旷野中,忽又斃男女二人,死状亦如同前者。案情之奇怪,达于极点。久之始由侦探格林顿破获,乃知凶手系一妙龄女郎,为法国民党之首领。书中所叙女子之行踪闪烁,机智超轶,以及新发明之种种药物、秘具,皆足令人倾倒折拜。抱丕氏原书初曰疑团,后案破续成乃名曰梅花绦。胡石庵曾解释将原著改名《梅花秘密》的原因时说:“盖梅花为千古香洁雅静之品,今乃用为秘密之具,自我作古,联而成之,事本新奇,名亦雅趣,胡待求音于弦外也。梅花秘密殆即所谓美人变相欤!嗟呼,众生生死,隙影茫茫,梅花依然,美人安在,徒剩此一段悲惨之历史,够吾笔墨之消磨,穷怪碧翁之多事也。”(21)胡氏改编此小说,意在振兴女界,呼唤女豪杰。他说:“搔首神州,雌风久已不竞,他山借礎,我二万万女同胞其有阅书奋起者乎?心焉祷之矣。”(22)为勉励女同胞作梅花女奋起抗争,胡石庵特在小说前题诗四绝:“大江东去奏铜琶,振振西风压浪花。思颖沉茫灯欲诉,人间重见女朱家。文人心思美人肠,一纸传来字亦香,从此梅花添韵事,落英满地尽文章。断头台上走英雌,猎猎悲风弄素旗,一笑仇讐歼灭尽,果然巾帼亦须眉。书成蓦忆中原事,女界沉沉日影昏,愿祝自由花不死,春风吹返玉梅魂。”(23)作品呼唤中国女界产生梅花女那样的革命豪杰。
    《沙布厂》可谓近代中国最早的一篇工人小说。小说描绘了纱布厂女工饱受欺凌、倍受屈辱的悲惨命运。她们在工厂如犬马一般任劳任怨辛勤劳动,仍然被莫名其妙地克扣工钱,更有甚者,她们还经常遭到侮辱,乃至性侵。该小说情节简单、语言精练,以最少之笔墨,揭露社会道德沦丧之大问题。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短文之中,仅以“指动目注虽汗流终日不顾也”之句,就将同胞困苦艰辛的生存状态跃然纸上。短文还通过厂方克扣工钱,对少妇起淫荡之虞的勾勒,痛斥“社会道德之污”。阅者观后,无不激发万千愤怒,生革除邪恶社会之情。然而,为了家庭生计,她们敢怒不敢言,但是她们没有反抗,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反抗精神。这是革命的前夜,革命力量正蓄积待发,从小说的整体氛围,我们可以看出,要不了多久,革命高潮就会到来。
    三篇小说紧紧围绕革命展开。这些革命文学作品也表现出《江汉日报》报馆同仁激越的革命豪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