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江汉日报》与晚清革命文学的发生(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1期 付登舟 参加讨论

    三《江汉日报》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
    从晚清文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江汉日报》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以及对革命文学的创作实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且对革命思潮具有推波助澜的巨大历史作用,是此前傅兰雅与梁启超关于新小说理论的深入和发展。
    作为深谙中国社会的传教士,傅兰雅于甲午战后深刻认识到中国处于危急关头,必须全面改革。他主张文学救世,以小说为利器改造中国社会。1895年,他在《万国公报》、《申报》等重要报刊上反复刊登《求著时新小说启》,征求批判鸦片、八股、缠足“三害”的小说,以感动人心,变易风俗,改造社会。傅兰雅的征文活动对梁启超提倡“新小说”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梁启超的旨意与傅兰雅不同,傅兰雅突出社会,而梁启超突出民族国家。梁氏受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先后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意在以小说为利器来“新国新民”。在诸多小说类型中,梁启超首倡“政治小说”,以发表自己的区区政见,为改良服务。他翻译的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创作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均旨在为他所建构的新的民族国家服务。
    作为晚清革命派,《江汉日报》同人更进一步,他们突出政权更替,主张反帝反清,他们所提倡的革命文学是其政治主张中的重要一环。该报刊载社论《论文学之势力及关系》,开启了晚清文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通观全文,可以发现它既受到梁氏“新小说”观的影响,又有根本性的突破。其影响与突破主要体现在:
    一是突出文学的社会功能。该文认为“无文学不足以新民”,这是对梁启超观点的继承与突破,其新民之利器不限于小说,而扩展到一切文学样式。梁启超认为,小说“浅而易解”、“乐而多趣”,与人类的普通性吻合,而且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力,使其能够支配人道,所以民众喜欢小说胜过其他各类书籍。中国传统的状元宰相思想、才子佳人思想、江湖盗贼思想、妖巫狐鬼思想均来自小说。在梁启超看来,小说能够很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其巨大作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面对救亡图存的现实,梁氏倡导用小说来新国新民。《江汉日报》同人也是如此,但他们不限于小说,拓宽了晚清文学理论探讨的视域。《江汉日报》同人强调文学对“新民”的作用,其用之于善则可以“涵养性质,培植人格,增益智识,孕育舆论”(12);用之于不善则“实足以灭国绝种,伏亿万里之祸根”,并导致“荡佚意志,锢蔽见闻,淆混是非,消沉道德”。其“新民”的内涵突破了梁氏的范围,尤其强调人权。文章认为只有文学能“撼醒沉酣,革新积习,使教化日隆,人权日保,公德日厚,团体日坚”(13)。他们所谓的“人权”是三民主义思想中的民权主义,所谓的“团体”,不是当时遍布国内外的社团,而是整个汉民族。他们希望用文学的势力使这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上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突出文学的政治功能。该文认为“无文学不足以立国”。文学“立国”是这篇革命文学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作者用大量笔墨,旁征博引,贯通中外古今,突出文学“立国”之功效。文章云:“普鲁士之败于法也,订约求和,偿金割地,乃其遗民眷怀旧壤,作种种诗歌曲谚,不忘宗国之音,而独逸联邦卒至成立。”其文学之功,“挽狂澜于既倒,为现世收完全之效果……由是观之,则注重文学,足以兴国”(14)。文章还指出:“印度沦为英国之墟,斯拉夫人之裂波兰,必先灭其文学,乃占领其国土。”此二国既非“墟于商业,又非裂于兵威,然国界虽存,国魂早逝”,“一旦噩梦初回,神经顿悟,欲保全而莫得,思光复亦良难”(15)。至此,作者感慨万千,悲凉叹息:“嗟乎,景物依然,河山已异”。故“捐弃文学足以亡国”。接着文章作出结论:“俯视千秋,横眺六极,无文学不足以立国”,这是典型的文学兴国论。
    三是突出革命文学的力量。《江汉日报》是一份极具影响的革命报刊,服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革命,所倡导的文学理论是为革命服务的。《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对文学势力的论述,尤为气势磅礴,高远恢宏,令人震憾,展示了革命派报刊的气概,足以使持改良思想的梁氏相形见绌。文章指出:“恃利喙锋牙吸嚥膏髓之禽兽势力未足与之角;挟黑铁赤血操纵生命之战斗势力莫敢与之京;施祈祷舞蹈灌输迷信之宗教势力,具言圣令歌独裁政体之君主势力,不克以驾驭之而反屈服于其下;文学、文学,尔之势力可不谓伟矣哉。”(16)禽兽之势力、战斗之势力、宗教之势力、君主之势力均不及文学之势力。文学如此伟大的势力,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那就是以文学为利器,唤醒民众,倡言革命。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能驾驶一切,但在革命思潮高涨之际,对于被压迫人民之革命,则无力驾驭。
    四是积极倡导文学领域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动乱年代,在武人走红之际,《江汉日报》同人鼓励文人自信自强,呼吁社会不要重武轻文,以便使文人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他们殷切呼唤:“文豪、文豪,吾愿尔之毋自轻,毋自卑,毋自弃,毋自贱,毋自欺”(17);也迫切期盼社会民众“毋轻尔文豪,毋卑尔文豪,毋弃尔文豪,毋贱尔文豪,毋欺尔文豪”,愿文豪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的擎柱,“从尔驰骋,凭尔驱使,资尔诱掖,荷尔陶镕,挟尔作无量化身”,最终实现“吾藻丽神州,著作如云,翻译如雾,报章电掣,典籍风行,家家业印刷之科,处处设图书之馆,机关满地,权势熏天,团合吾二三殖民地,十八行省之干净土,莫不标呈此特色,成文豪之天演场,平地一声,昭苏万象”(18)。在这里,文章希望文人肯定自己的价值,担当起“文学立国”的重任,也期盼同胞尊重文人,接受文人给予的精神洗礼,听其驱使,任其诱掖,受其陶镕,在莽莽中原,纵横驰骋,“作无量化身”。
    综上所述,《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文学功能上,提出了“无文学不足以立国,无文学不足以新民”的主张,倡导文学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文学视域上,由此前的小说扩展到一切文学样式;在文学受众上,主张文学普及到神州千家万户,繁荣文学创作与传播;在作家作用方面,主张文人肯定自己的价值,作民族脊梁,同胞擎柱,担负“文学立国”的责任,呼吁全社会尊重文人,让“藻丽神州”,成为“文豪之天演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