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袁世硕、徐中伟:《蒲松龄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②蒲松龄:《聊斋自志》,《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③李金枝:《〈柳崖外编〉序》,《柳崖外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④罗敬之:《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国立编译馆1986年版,第155页。 ⑤张成水:《蒲留仙与辛稼轩词作比较谈》,载《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2期。 ⑥李厚基、韩海明:《一生遭尽揶揄笑伸手还生五色烟》,盛源、北婴编《名家解读聊斋志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3页。 ⑦安国梁:《论〈聊斋志异〉的宗教体系》,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5期。 ⑧黄荣志:《痛苦——蒲松龄的创作动力》,载《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 ⑨《陈与义集》,吴书荫、金德厚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76页。 ⑩晁冲之:《夜行》,《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74页。 (11)(24)(25)(26)(27)(28)蒲松龄:《聊斋志异》,第340页,第86页,第518—527页,第600—606页,第1066页,第66页。 (12)俞成:《萤雪丛说·自悟前身》,《金华文萃》,同治八年(1869)退补斋刊本,第11页。 (13)李渝刚:《试议〈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几个佛经问题》,载《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3期。 (14)此文的中文翻译最早于1977年发表于台湾,《蒲松龄〈聊斋志异〉诞生的背景之探讨》,苏正隆译,载《中外文学》第六卷第3期;大陆方面由李士钊1962年译为《蒲松龄〈聊斋志异〉最初定稿时间的探讨》,发表于《东岳论丛》1980年第3期。这两个译本中,苏译本所用原文为1936年世界书局本《聊斋全集》;李译本所用为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本《蒲松龄集》。 (15)蒲松龄:《几月望日有怀张历友》,《蒲松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87页。 (16)(17)(22)(42)(48)(49)(53)《蒲松龄集》,第721页,第721页,第717页,第537页,第107页,第250页,第114页。 (18)蒲松龄:《贺新凉》,《蒲松龄集》,第725页。 (19)普实克:《蒲松龄〈聊斋志异〉最初定稿时间的探讨》。 (20)于天池:《三径蓬蒿贫处士一囊皮骨病维摩》,载《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3期。 (21)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蒲松龄集》,第67页。 (23)许仲琳:《封神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767页。 (29)柳宗元:《送元暠师序》,《柳宗元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78页。 (30)《苏轼文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4页。 (31)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李太白全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425页。 (32)王安石:《读〈维摩经〉有感》,《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75页。 (33)苏轼:《凤翔八观》,《苏轼诗集》卷三,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11页。 (34)陈师道:《维摩》,《后村居士集》卷一四,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函第四册第8页。 (35)杨时:《病中作》,《龟山集》卷四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600页。 (36)陆游:《自咏》,《剑南诗稿校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5页。 (37)《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楼宇烈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四卷第一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96页。 (38)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此处作“风骨清峭,顷项微结喉,有僧相之,皆谓其寒薄”似误。据文意,此处应为“有僧相,人皆谓其寒薄”。参见刘明晔《青箱杂记点校本补正》,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6期。 (39)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511页。 (40)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33页。 (41)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15页。 (43)俞樾:《右仙馆笔记》卷一五,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300页。 (44)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三,《清代笔记丛刊》,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3069页。 (45)姜光斗:《论蒲松龄与佛教》,载《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1期。 (46)曹淑媛:《〈聊斋志异〉里的佛禅层次》,载《蒲松龄研究》2012年第3期。 (47)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载《蒲松龄研究》2001年第2期。 (50)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五,《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页。 (51)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全集》第二册,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52)刘敬圻:《〈聊斋志异〉宗教现象解读》,《明清小说补论》,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21页。 (54)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55)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载《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56)费孝通:《眼睛望着上帝》,《费孝通游记——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