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1-13页。 [3] 参见焦国成《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期。2014年8月31日,我向国内研究“全球伦理”的杨煦生教授请教,他也持这种一般观点,即道德是个体自律,而伦理则更待社会约束性质。希腊文ethos可以类比于中文古典中的“道心”,是一种伦理精神,无法具体对译成某个具体的现代汉语词语。 [4]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11页。 [5] 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第121页。 [6]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216页。 [7]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218页。 [8]布鲁斯·罗宾斯:《全球化中的知识左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4-15页。 [9] 王夫之语,转自李晓峰、刘大先:《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48页。 [10] Avishai Margalit, The ethics of memor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ⅸ. [11] 侯健飞:《回鹿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257页。 [12] 豪·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王永年、陈泉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44页。 [13] 【荷】德拉埃斯马:《记忆的风景》,张朝霞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80页。 [14]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杨恒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9页。 [15]唐小兵:《让历史记忆照亮未来》,《读书》2014年第2期。 [16] 【德】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周辉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17]刘大先:《从时间拯救历史——文学记忆的多样性与道德超越》,《扬子江评论》2014年第3期。 [18] 刘大先:《文学的共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8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