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4/77/67/8_1.html、http://chinaich.mobi/350/15675/351965/6686706/content.html、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699618&boardid=1 等。 [2] http://www.rauz.net.cn/Article/faenzcieng/mboengqcanghhag/Byaraiz/200703/309.html。 [3] 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广西民间文学丛刊(第五期)》,临桂:临桂县印刷厂1982年,第247-269页。 [4]毛巧晖:《山西吉县伏羲女娲研究》,云南麻栗坡“盘古暨大王岩画研讨会”会议论文,内部资料。 [5]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65页。 [6]张声震主编:《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前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7] 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8] 2012年春节期间李斯颖与向宝业(男,1942 年生)老人访谈。 [9] 2010年8月9日,李斯颖与梁正功(男,1948年生)老人访谈。 [10] 邝露撰:《赤雅》,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年,第52页。 [11]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12] 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0页。 [13]黄桂秋:《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14]《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壮族百科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349—350页,“魔公”条。 [15]《壮族百科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壮族百科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349—350页,“魔公”条。 [16] 张声震主编:《布洛陀经诗译注》,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第20页。 [17] 杨树喆:《师公·仪式·信仰——壮族民间师公教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74页。 [18] 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60页。 [19] 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64页。 [20] 时国轻:《道教与壮族麽教关系浅析》,《中国道教》2006年第2期。 [21] 2006年11月15日,本人在田阳县采访陆文功(1932年生)时依其所述记录。 [22] 牟钟鉴:《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23] 时国轻:《壮族布洛陀信仰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个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126-134页。 [24] 毛巧晖:《山西吉县伏羲女娲研究》,云南麻栗坡“盘古暨大王岩画研讨会”会议论文,内部资料。 [25] 刘大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意──敢壮山布洛陀的神话塑造和文化创意》,《粤海风》2009年2期。 [26] 当然,随着学科的进步,史诗搜集和记载的标准日益提高,《卡勒瓦拉》的编撰只是彼时彼地不可复现的个案。 [27] 罗伯特·A·西格尔:《神话秘钥》,刘象愚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第179页。 本文原载《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