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小说”源流与唐传奇的民间口说传统——以“小说”及相关概念为考察中心(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 吴怀东 参加讨论

    注释:
    ①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②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③程毅中《唐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④周勋初《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⑤王运熙《简论唐传奇与汉魏六朝杂传的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⑥孙逊、潘建国《唐传奇文体考辨》,《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34-49页;潘建国《古代小说书目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潘建国《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⑦南朝、隋唐初以来文、史的互动以及唐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无疑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详论参见陈文新《论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传记辞章化:对唐人传奇文化属性的一种描述》(收入其《小说传统与传统小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以及拙文《论唐传奇的文化精神》(《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
    ⑧晚唐裴铏的传奇小说集名为“传奇”,学界对此没有异辞,而有学者强调元稹《莺莺传》初始名也是“传奇”,说见周绍良《唐传奇笺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5-8页。
    ⑨《隋书·经籍志》将汉魏六朝大量的志人、志怪小说分列如各种史书名下,《旧唐书·经籍志》没有明显改变,而《新唐书·艺文志》则将《搜神记》《世说新语》和唐代传奇志怪小说集都纳入“小说”类目之下。
    ⑩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李剑国《古稗斗筲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赵振祥认为小说出于巫,而柳岳梅进一步认为,巫在汉代演变为方士,所以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录的“小说”都是方士所为(俱见孙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其实,半个世纪前,王瑶《小说与方士》(《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已经提出类似观点。
    (13)这里涉及古代“小说”的分类,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对于古代“小说”进行了分类,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等六类。叙事性强的主要是前两类,第三类记载名人轶事的杂录有些叙事性很强,可以归为现代小说范畴,而后三类基本属于知识类的笔记,记事性不强,基本不属于现代小说范畴(参见李剑国《论先唐古小说的分类》,收入其《古稗斗筲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浦江清甚至认为古“小说”近似后代的笔记小说(见《论小说》,收入《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笔者认为,古“小说”内容庞杂,包括后代笔记小说的题材,当然也包括民间传播的野史、趣闻和神怪等叙事性(志怪)故事,而后者正是它后来逐渐扩大影响的要素,是使它获得现代文体内涵与名称的关键(见笔者后面的论述)。
    (14)学术界关于魏晋清谈的研究相当深入,不过迄今为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史角度展开,或者说大多注意“清”字的渊源,却较少注意“谈”的渊源与流变。参见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16)程喜霖《唐代过所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
    (17)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9)本文所引唐人小说文字俱出于李时人编校《全唐五代小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胡大雷《中古文学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吴怀东《唐诗流派通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
    (21)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陈洪《佛教八关斋与中古小说》,《江海学刊》1999年第4期159-163页。
    (22)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第15页)。向达说:“欲溯变文之渊源,私意以为当于南朝清商旧乐中求之。”(《唐代俗讲考》中《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3页)认为唐代变文说唱结合的形式,虽然有受到佛教俗讲影响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由中土自身即南朝民间清商歌演变而来。众所周知,佛教的宣教文艺(文学)形式——俗讲、“变文”是讲唱结合的,而且和中国本土民间本来的“说”“小说”不同,当然也受到后者的影响。
    (23)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认为“古义小说”(按:文献目录学分类中的“小说”)与《通俗叙事小说》(按:从民间说故事发展而来、在宋代以后大量出现的小说)完全属于两条线索,完全否定二者之间存在联系(见该书第一编《中国传统叙事意识的演变》)。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没有考虑到两类“小说”在名、实两个层面的密切联系,不符合小说史的客观发展历程。
    (24)吴怀东、余恕诚《文、史互动与唐传奇的文体生成》,《文史哲》2010年第3期51-57页。
    【参考文献】
    [1]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26.
    [2]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5.
    [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4]徐岱.小说形态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421.
    [5]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8.
    [6]李洁非.小说学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142.
    [7]王蒙.漫画小说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80.
    [8]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19.
    [9]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49.
    [10]李宗为.唐人传奇[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8.
    [11]俞汝捷.仙·鬼·妖·人——志怪传奇新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12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