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东南亚傣-泰族群文化圈和自称演变(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屈永仙 参加讨论

    (二)缅甸的傣-泰族群
    缅甸的傣族,官方定位为掸族(Shan),自称为“傣”,只有与泰国接壤的少部分人自称为“泰”。有部分学者将“掸”与“越裳”、“暹罗”等词关联起来。事实上,这些词都是别族对傣-泰民族的他称。
    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由于迁徙路线和时间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大傣(泰)”与“小傣(泰)”的概念。中国德宏傣族和缅甸掸族被称为“大傣(泰)”(Tai-luang 或 Tai-yai)。而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和老挝、泰国的泰族,则被称为“小傣(泰)”(Tai-loi)。如今,泰国北部和老挝北部的傣-泰族群依然普遍视自己为“小傣(泰)”。民间的解释是,在历史上德宏的勐卯(瑞丽),[③]西双版纳的景洪,掸邦的景栋,泰国的清迈、清莱,以及老挝的万象,这些地方的傣王彼此联姻,亲如兄弟。而掸邦景栋的傣王被视为大哥,因此那里的傣族就被称为“大傣”。
    缅甸的掸族人口近600万,根据自称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亚支系:傣哑(Tai-yai),人口300余万,聚集在掸邦,使用掸文[④];傣泐,说傣泐语,使用傣泐文,在掸邦有20余万人。傣痕,人口10余万,说傣痕方言,使用傣痕文[⑤],主要分布于景栋;傣讷,在掸邦有10余万,说傣讷语,使用傣讷文[⑥]。此外还有其他若干小支系,自称有傣撒,傣坎底、傣润等。
    (三)泰国的傣-泰族群
    有些人将泰国的泰族和中国的傣族简单地划等号,这是错误的。要知道,所有的泰国公民都被统一称为“泰人”,是“自由人”的意思。而实际上泰国人口6000多万,有30多个族群。泰族为主体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5%,潮汕华人为主的华族占14%;其余的是马来族、缅族、高棉族、阿卡族、苗族、瑶族、桂族、汶族、克伦族、塞芒族、沙盖族、孟族、巴通族、嘎良族、拉祜族等。
    泰族,从分布地域看又分为东北部泰人、中部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东北部泰人在语言、文化和风俗方面与老挝佬族更为相近。中部泰人受到古代孟人和高棉文化的影响较深。北部泰人自称“棍勐”[⑦],自诩为本地人。他们曾经在13到18世纪时建立“兰那王朝”,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兰那泰人”。南部泰人是历史上泰人、孟人、马来人及北部、东北部的移民长期互相融合形成的。
    这些泰族有不同的自称和他称,如“泰颂丹” (Thai-songdam)、“泰庸”(Thai-yoo)“普泰”(Phutai)、“泰润”(Thai-yuan)、“泰泐”(Thai-lue)等。在这些自称不同的泰族中,清迈、清莱、楠等北部省府的“泰泐”、“泰润”、“泰痕”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一脉相承;而“泰颂丹”与中国金平、马关,越南奠边府、莱州,以及老挝川圹、琅南塔、丰沙里等省的黑傣(傣丹)类似;与缅甸接壤的清莱府美赛县有许多“大泰”,主要来自缅甸掸邦,与中国德宏的傣讷在语言文化方面相近。那空帕侬、卡拉辛府等东北各府的“普泰”族,据说与中国南宁市龙舟县的“布傣”[⑧]、文山州马关县的黑傣有着渊源关系,更与老挝的“布傣”族相同。此外还有许多自称各异的泰人,他们居住在与老挝接壤的泰国北部、东北部边境,以及与缅甸接壤的西北边境。
    泰国没有特定的民族政策,也没有类似于中国的民族宗教局或民族事务委员会等专门处理民族关系、民族事务的政府机构。以上各种族群都是自觉地传承、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过,泰国是一个旅游业发达对外开放的国家,国内外学者可自由进入任何一个村落,从事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四)越南的傣-泰民族
    越南官方识别的民族共有54个。主体民族京族(越族)人口861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7%。此外,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占越南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西北部、北部高地,其中,华族、热依族、侬族、泰族、芒族、高棉族人口均超过50万。
    越南的泰族有133万人左右,有“泰泐”、“泰丹”(黑泰)、“泰考”(白泰)、“泰良”(红泰)等族群。虽然被越南官方定为“泰”,但是他们自称都是“傣”。主要分布在莱州、山罗、和平、老街、义安、清化、安沛等省。我国云南省金平县的白傣与越南莱州省封土县的白泰相同,彼此还有亲戚关系。金平县勐拉乡的傣族与越南莱州省勐梭泰族也有亲缘关系。笔者在奠边府访谈黑傣村民,以及在勐来访谈白傣村民期间,都能通过德宏傣语与他们简单对话。
    总而言之,东南亚这些不同自称的泰族,几乎都是从云南、广西南下的百越后裔,他们在不同的时期,沿着不同的方向,广泛分布在越南、老挝,不断南下进入泰国,有的往西到达缅甸和更远的印度,最终形成了今天横跨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南亚半月形的分布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