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奇思”说(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 陈玉强 参加讨论

    四、“奇思”在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的互文性
    费汉源《山水画式》“三远”条有绘画“非有奇思者不能作”[24]843的说法。奇思对于绘画创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绘画批评从唐代开始使用“奇思”一词,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东都寺观画壁》评敬爱寺壁画佛像“妙选巧工,各骋奇思”[25]68。其后,历代画评中,使用“奇思”评画者不乏其人。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厉归真绘画“绰有奇思”[26]卷二,39,评田景“工画人物,有奇思”[26]卷三,80。夏文彦《图绘宝鉴》评刘泾:“笔墨狂逸,体制拔俗,极有奇思。”[27]卷三,42钱榖《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十五《陈叔方云山余润图》评陈叔方绘画“胸中荡奇思”[5]1385册,640。《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七《明文伯仁万壑松风图》称赞文伯仁绘画有“荡云奇思”[28]228。
    古人也用“奇思”评书法,不过使用频率远不及画评。如元代柳贯《待制集》卷二《题姚文公草书杜诗》评姚文公:“草书贵神隽,不在加铦锋。端如孙吴兵,善守亦善攻。合正当胜算,出奇思变通。”[5]第1210册,210明代唐文凤《梧冈集》卷七《跋朱大同草书》评朱大同草书:“临池清趣,笔势纵逸,亦可少发胸中之奇思耳。同里沈彦华得此幅,如蛇惊鸟迅,初无定迹,犹可想其挥洒时也。”[5]第1242册,622
    “奇思”范畴在古代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存在互文性,均指与众不同的运思和想象。王毓贤《绘事备考》卷一“草虫”条:“草虫著于诗,诗人属之比兴,亦多识之一征也。画者出其性情,象彼名物,奇思掞藻,纤想入微,欲以寸管丹黄,为诗人鼓吹焉。”[29]613在面对同一表现对象“草虫”时,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将之写入诗中,画家则用寸管丹黄将之绘入画中;虽然表现媒介不同,但都是运用“奇思”的结果。
    由于表现媒介不同,“奇思”在文学批评与绘画批评中的含义又略有区别。荆浩《笔法记》论“图画之要”的诸多关键词中就有“奇”与“思”。“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奇者,荡迹不测,与其景或乖异,致其理偏,得此者,亦为有笔无思”[30]4。“思”是凝想摹写景物,而“奇”则与景物乖异;一个是形物,一个是乖景,故而“奇”是“有笔无思”。“奇思”合而论之,即在似与不似之间,形似与神韵之间达至平衡的艺术境界。文学的媒介是文字,对景物的描绘不是直观的展现图像,而是付诸读者的想象,所以文学的奇思,可以不受形似的约束,更为自由。而绘画的媒介是线条与色彩,是将景物表现为可视的图像,故而更加强调形神与神似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