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奇思的获得方式与表现机制 奇思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效果。有奇思,则如田艺蘅《诗谈初编》所言“丰才奇思,诚当一字千金”[6]第四册,3950,又如冯惟敏《海浮山堂诗文稿》文稿卷四《南京礼部司务一川宋君行状》所言“时出奇思,可谓高视一世而独步艺苑者”[11]第1345册,346。无奇思,则如方回《跋尤冰寮诗》所言:“非有上下古今之博识,出入天地之奇思,则虽欲日锻月炼,以求佳,亦不能矣。”[12]卷二一六,184从创作的速度上看,有奇思,则如王士贞《时薮·石羊生传》所言“援笔千余言立就,奇思滚滚”[6]第四册,4560;无奇思,则如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九《初寒》所叹“作诗老恨无奇思,时取囊中断稿看”[13]第6册,5869。当然创作的迟速并非决定因素,关键要有奇思,陈鉴之《东斋小集·题陈景说诗稿后》所谓“迟速不须论,纫云看奇思”[13]第7册,7326。 那么,如何获得奇思呢?杭世骏《道古堂全集》诗集卷二十四《韩江续集》之《藤花庵观厉征君手书诗集感赋》将奇思的获得方式概括为“触景发奇思”[11]第1427册,198。神思是“神与物游”的结果,奇思同样离不开“物”。奇思的获得有赖于“江山之助”。山水令人心胸坦荡,视野开阔,易于激发文学奇思,洪朋《洪龟父集》卷上《寒泉》所谓“北风助奇思”[5]第1124册,402,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五《次少华提学桃源韵》所谓“览胜多奇思”[5]第1393册,489,高一麟《矩庵诗质》卷四《和大司马胡南苕先生题赠焦虞三五一园韵》其三所谓“神岳佐奇思”[2]第9辑第22册,35,张九钺《紫岘山人全集》诗集卷四《题胡牧亭远游图》所谓“河山郁律皆奇思”[11]第1443册,586,陈恭尹《独漉堂集》诗集卷十三《送陈季长归福州》所谓“从此溪山发奇思”[14]578等等。外在自然的声色嗅味召唤着审美主体,一但触动了后者的情感,则会引发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交融,激发奇思。程敏政《篁墩集》卷八十三《涵碧亭八咏》之《义溪夜笛》:“何人弄长笛,散此柯亭秋。令我发奇思,风吹月波浮。”[5]第1253册,642长笛声引发了诗人奇特的想象,顿觉月亮在云波中浮沉。胡奎《斗南老人集》卷一《题燕集诗卷》:“凭高望大海,俯见万里潮。藻翰发奇思,华筵激流飚。”[5]第1233册,369登高望大海,看到海潮万里奔腾的景象,诗人内心激情澎湃,于是有了文学奇思。陈祖范《司业诗集》卷二《夏日闲居》:“此间朝暮景,悭与外人言。雾气能葴野,霞光忽满门。云峰当北牗,雷雨在前村。奇思填胸臆,狂呼酒一尊。”[3]集部第274册,219乡村的雾气、霞光、云峰、雷雨,在诗人胸中荡起波澜,奇思突发。洪亮吉《更生斋集》诗续集卷八《春分日久坐卷施阁》:“小阁经时坐,阴晴百徧呈。电虹分夜色,花鸟定春情。梦觉金乌堕,窗疏玉李明。何须更开卷,奇思已纵横。”[11]第1468册,331诗人坐在小阁中,闲看电虹、花鸟,不须开卷读书,已是奇思纵横。孔尚任《冬夜宿平山堂看月》:“万松簇冬岭,细路出松梢。来往看山色,晴雨幻江郊。月夜尤旷落,我来宿鹤巢。苍冷人境绝,孤小当天月。僧钟断续鸣,梵呗亦暂歇。此时发奇思,殆与禅理接。”[15]9松树、细路、月夜、鹤巢、僧钟、梵呗,空旷悠远,引发诗人奇思,从而触摸到景色声响中的禅理。 山水景物对于奇思而言,提供了一种激发之缘,《听松庐文钞》:“使车所至,山水为缘,碧鸡金马,助其奇思。”[16]卷五十八,813江山之助与审美主体对人生的感悟相契合,则奇思境界高。如程瑞祊《槐江诗钞》卷四《次韵答孙巨衡》所言:“奇思缘慧悟,妙语出冥搜。”[2]第9辑第29册,783亦如吴绮《林蕙堂全集》卷四《江允凝咏古诗序》所言:“因奇境而发奇思,信腕中之有助。出慧心而成慧业,觉笔下之如神,凡有赓吟格律,皆非常调。”[5]第1314册,291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中,作家需要细心体味,才能激发奇思。陆游《八月九日晚赋》“月入门扉影正方”句,张谦宜《斋诗谈》卷五评曰:“奇思只在眼前,人却拾不起。如何是拾得,只要细心体物。”[7]861奇思就在眼前,有人却拾不起来,其原因就在于体味涵咏景物不够细心。奇思的获得,看似具有突发性,但实际离不开长期思考和积累。傅夏器《锦泉先生文集》卷二《赠犹子际熙掌教从化序》曰:“盖历览山川之变,间关险阻之多,跋涉荆棘之厓,俻尝荣顇之态,郁之为奇思,激之为豪气,含英咀华,拓迹启疆,乃捎夔魖而翼龙黼矣。”[2]第5辑第21册,398 山水为缘、为媒,固然提供了触发奇思的客观条件,如果审美主体缺席,山水也不能激发奇思。世间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故而审美主体的素养决定着奇思的程度和境界。“神与物游”能否最终产生出成功的作品,取决于文学运思和想象中“神”的有效性。作家在才学、阅历、情趣的培养上,需要下功夫,这就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提倡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从奇思的表现机制来看,出人意料的比喻,可以展现奇思。周召《双桥随笔》卷十一所谓“曲为引譬,以发奇思”[5]第724册,504即是此意。屈原以香草比喻君子,想象奇特,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四十一卷有“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13]第4册,3801的说法。顾起伦《国雅品》评濮赛贞: 费文宪公叙《外母集》,谓“聪慧博雅,诗有奇思,无愧於士,因号士斋”。其《寄妹三四》云:“寒粟侵肌玉,秋蓬乱鬓蝉。”即所称奇处。[17]1125 寒粟比喻因受冷或惊恐在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秋蓬是秋季干枯的蓬草,易随风飘飞,此喻漂泊不定;鬓蝉是古代妇女的发式。诗人用寒粟、秋蓬这两个比喻将漂泊在外的妇女的惊恐、孤独、风尘感传神得表达了出来。因而顾起伦评“寒粟侵肌玉,秋蓬乱鬓蝉”为濮赛贞“诗有奇思”的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