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弃逐视野下的骊姬之乱及其文化意义(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汉论坛》2013年7期 尚永亮 参加讨论

    注释:
    ①④⑨(15)(29)(30)(33)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8、199、190、249、334、334、371页。
    ②《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第2253页。
    ③⑤(11)(12)(14)(16)(17)(18)徐元诰:《国语集解》卷7《晋语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59、266、268、270、256、275、258、269页。
    ⑥⑩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645、1641页。
    ⑦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4页。
    ⑧(13)真德秀:《论申生》,《荆川稗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第84、84页。
    (19)《孔子家语》卷4,《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影印本,第6页。
    (20)参见卫湜《礼记集说》卷1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24页。
    (21)也有人认为,申生的行为在严格意义上是算不得“恭”的。如唐人白居易《晋谥恭世子议》即谓:“晋侯以骊姬之惑,杀太子申生。或谓申生得杀身成仁之道,是以晋人谥为恭世子,载在方册,古今以为然。居易独以为不然也。大凡恭之义有三,以孝保身,子之恭;以正承命,臣之恭;以道守嗣,君之恭。若弃嗣以非礼,不可谓道;受命于非义,不可谓正;杀身以非罪,不可谓孝。三者率非恭也,申生有焉。而谥曰恭,不知其可。若垂末代,以为训戒,居易惧后之臣子有失大义守小节者,将奔走之。”见《白居易集》卷46,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78-979页。
    (22)《慎子》,《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影印本,第5页。
    (23)李翱:《数奇篇》,《李文公集》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78册,第188-189页。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56页。
    (25)《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5页。按:穆姬出嫁时间,相关记载略有疑窦。《左传·僖公五年》载:冬十二月晋灭虢,归途灭虞,“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史记·秦本纪》谓秦穆公四年迎妇于晋;又谓灭虞后“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细详文意,可作二解:一为秦于穆公四年(前656)至晋迎妇,而妇之成行已在穆公五年;一为穆姬于四年出嫁,五年俘百里奚后将其以陪臣身份送至秦国。
    (26)(27)(28)《国语集解》卷8《晋语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82、292、295页。
    (31)苏辙:《文公悼公》,《历代名贤确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7册,第129-130页。
    (32)廖行之:《省斋记》,《省斋集》卷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7册,第323页。
    (34)李新:《孙武论》,《跨鳌集》卷1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4册,第505页。
    (35)关于此一母题的详细论述和举证,参见尚永亮《后稷之弃与弃逐文化的母题构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东西方早期弃逐故事的基本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36)韩非子:《备内》,《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157页。
    (37)陈埴:《木钟集》卷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册,第325页。
    (38)卫湜:《礼记集说》卷15引,清通志堂经解本。
    (39)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