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审美史应重于多于美学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首映 参加讨论

    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前六卷为“古代美术”,叙述了建筑艺术、绘画、书法篆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等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并在绘画、书法有关篇章中专设一节,展示有关画论、书论业绩,让人看到各个朝代美术总的格局和理论方面的贡献;第七卷“近现代美术”专设一章“美术史论著述”,简述吕澂、傅雷、邓以蜇、宗白华、伍蠡甫、丰子恺、朱光潜、蔡仪、常任侠等的美术和美学研究成就。给人深刻印象的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美学研究达到历史高峰。这样在审美全局中展示美术理论和美学成就,既使美学成为一个时代审美思想的总结提炼有了坚实的审美基础,又使其成为整个审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一时读不懂有关美学书的人来说,这是读懂弄通的捷径;对于审美史家而言,这是美学回归历史本位、不以美学史代替审美史的最佳布局和有效举措。
    应该说,构建中国特色审美史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与中国审美史密切相关的通史专史已较丰富,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7册,郑师渠任总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出到10册;陈炎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出了4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史》有14册,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了7册,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一共8册,它们能为审美史家构建中国审美史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引。审美史研究还可开拓许多新的领域,诸如中国审美通史、东方审美通史、西方审美通史等;专题史如人的审美精神史、审美心性史、审美社会发展史、审美文化史、审美艺术史、审美交流史、审美传播史等,以及世界和各国审美的断代史、分类史等,舞台宽广、大有作为。如此展开审美史斑斓绚丽画卷,中国和世界的审美景观将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还历史一个审美世界,为后世开辟新的广阔审美空间。
    也许,审美之道存在于美学中,尽管其中充满争议;也许,审美之道更存在于审美史中,这一点,在其他众多深层次、规律性研究中已得到证实。无论如何,审美史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还是一块处女地,具有无限开发价值和灿烂前景。通向审美王国即自由王国的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但只要全面、深入、系统、扎实地干起来,一定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收获远比美学史更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