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他们放弃了作家的神奇的权力我所见的90后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刘汀 参加讨论

    以出生代际来分类,已经成了我们当下认识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眼下,包括我所任职的《人民文学》在内,各大文学期刊设专栏集中推出90后作品,似乎在昭示着他们正式在文坛得到某种确认,但对文学界多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90后早已不是什么新人,甚至也逐渐浮现出一批值得注意的作家和作品,比如李唐、郑在欢、王苏辛、余幼幼、国生、庞羽等。不过这一具有仪式性的推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那就是,文学界尽管还无法归纳和总结到底何谓90后作家,但抱着欢迎、鼓励和培养的心态,迎接他们正式入场。
    对90后作品,绝大部分我只能算是远观,但也有一部分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有着详细的阅读,亦可说是近读。在远观与近读之间,有几个模糊的看法逐渐形成,不妨借此机会简略谈一下。
    其一,他们走了一条和前辈作家不同的道路。如果说80后作家是通过建立图书根据地,然后由图书转战文学期刊的话,90后作家很大一部分则是通过豆瓣或各种APP、公号等网络新媒体初步建立自己的文学标志,然后又被引入到文学期刊中来,再之后又出版图书的。这很清楚地表明,当前文学的生长方式和几年前相比,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也决定了他们作品中“新的时代性”,即有论者已经指出的“轻叙事”,新媒体叙事,也就是他们的作品在起源上是为屏幕阅读而不是纸质阅读而作。
    其二,因为在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可以接到无数投稿,其中的90后稿件占了很大的比重。就我所能接触到的作品来看,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这种缺陷甚至在几位较有名气、已经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作品,甚至获得了许多奖励的作者身上也存在。那就是文学基本功的薄弱,不去讲故事、情节、结构和立意,仅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子、段落、标点上看,他们的作品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病,句式杂糅、意思混乱、词语乱用、标点完全使用不当,而且这并非是要实验而故意做的语言风格,这就是他们对语言和叙述的细微处缺少必要的敏感和知觉。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具备了成为作家的思维、感受力,但有时候却缺少精准、通畅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小说和散文写作上,反倒是诗歌领域,90后诗人的成熟度要高得多。我猜想,他们的文学教育呈现出两极化的来源,一方面是如今可随手读到的国内外大师作品,一方面则是手机和网络上的通俗作品,两者都是他们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但我个人总以为,写作在一定时期需要笨功夫,即并非去学习那些伟大作家才是最好的,常常相反,我们总是从那些一般性的作家那里获得适合自己的写作认知。
    其三,他们的作品善于表现个人微语,彻底摒弃了宏大叙事,青春期的躁动、迷惘,成长过程中对家庭和秩序的反叛,个体情爱的沉溺,通常是这些作品的主题。我并非是说,这些主题不值得书写或不好,而是想说,如果绝大部分人都在写类似的东西,不仅失去了文学本该有的丰富性,也显示出了这一代作者的整体眼界和心胸。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重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止有人,还应该有人们,有石头、树木,有钟表,等等。这个世界必须五脏俱全,特别是那些不能被简单物化的东西、形而上的东西,更是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