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吴晓都:俄罗斯——文化自信从未失落(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吴晓都 参加讨论

    文化自信与文化对话
    文化自信,也是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前提。如此,才既敢于接受外来文化,也敢于与外来文化对话。普希金在借鉴拜伦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诗人推崇拜伦的浪漫主义诗才,在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写作中借用了其《唐璜》的体裁模式,其叙事、抒情和夹叙夹评的抒写风格中带有浓厚的拜伦印记。但作为对祖国文化充满自信的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也敢于讥讽装扮成浪漫主义的“拜伦式英雄”,以及其自私自利的精神缺陷。
    在熟悉和通晓了外国文学,并吸取其精华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后,普希金并没有失去作为俄罗斯文化传人的自我,而是能够自觉地站在民族文化基石和时代高度上,对“先生”的长处与短处给予客观冷静甚至尖锐的评判。而给予普希金精神力量的正是其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虚心学习而不是盲目崇拜,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才会赢得他人甚至是对手的尊重。在当代英国文化机构里,不仅保存有普希金的手稿,而且还建立了以诗人名字命名的出版社——普希金出版社。
    普希金文艺思想的后继者——俄苏文化学家巴赫金在文论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外位性”的文学研究原则。他发现在当时的苏联文学研究界“存在着一种极为持久但却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文化,似乎应该融入其中,忘却自己的文化而用别人文化的眼睛来看世界”。在他看来,虽然这是理解其他文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但如果仅限于此,这种理解不过是一种没有新意的简单重复。其实,理解他人的文化,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而“创造性的理解并不排斥自我,不排斥自我所处的时间位置,不摈斥本民族文化,也不会忘掉任何东西。对于理解而言,重要的是理解者对于他要创造性地加以理解的事物所具有的‘外位性’,在时间、空间和文化方面的‘外位性’”。巴赫金指出:“在文化领域中,外位性是理解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别人的文化只有在他人文化的眼中才能较为充分和深刻地揭示自己。”所以,坚持文化自信,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交锋,既能发现他者的长处,也能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未曾重视而应该弘扬的优势,从而在综合创新中发展和丰富自己的文学,创作自己民族的新文艺。
    借鉴和赞美俄罗斯进步文学的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著名的“拿来主义”,这个当时崭新的文艺主张提倡“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就体现了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开拓者面对世界文化的民族自信。凭借这样的自信,新文化时期的一代大师创立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与普希金纵览借鉴欧洲先进文学后又依托民族文化丰厚传统创建俄罗斯新文学,开启俄罗斯文学新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坚持文化自信,在民族文化的基石上守正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发展繁荣文化,取得文化成就的一种规律性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