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以沉潜之心抒写人民心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黄尚恩 参加讨论

    诗歌队伍:新力量不断加入,诗人无处不在
    诗歌创作的繁荣发展,得益于诗歌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五年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国家正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诗歌的创作队伍和作品数量也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呈现出空前的壮大与繁荣。诗歌创作队伍的构成非常多元,从年龄构成上看,从百岁老人到10岁左右的小学生都在写诗;从行业构成上看,从大学教授到自由职业者,从离退休干部到农民群体,都有诗人的身影。正是由于诗人的无处不在,使得我国在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获得了及时客观的反映,使得当下的诗歌作品表现出多维的审美视角。可以说,诗歌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生活,我们的诗人一直处在国家走向富强的现场,我们的诗歌一直在反映着国家走向富强的进程。
    传统诗词的创作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诗人高昌谈到,过去传统诗词诗会的参加者大多白发如霜,队伍老化现象格外突出。但近些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大为改观,青年诗词写作者的数量迅速增加。现在,老诗人们继续奉献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众多青年写作者的诗词作品因为反映了新的现实生活、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借鉴了新的艺术手法,也得到了读者们的关注。在当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宏阔的思想空间和历史背景,活力四射的生活与青年诗人们的火热激情对撞,迸发出了灿烂的思想火花和艺术光芒。他们带着滚烫的生命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索激情完成精神的成长和蜕变,并以各不相同的个性姿态向着中国诗坛列队走来。
    校园与青年诗人的产生、成长密切相关。诗人蒋一谈说,诗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一种同理心,同理心的前提是同情心,它呼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现在很多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作诗歌了,这既基于普遍的同理心,也得益于当下良好的诗歌创作氛围。评论家孙晓娅说,在当下的校园中,一方面,在驻校制度的激发下,很多成名诗人来到校园,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校园中也自发地出现诗歌的新苗,在良好的诗歌制度和活跃的诗歌氛围影响下,他们的写作慢慢地成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批评人才大多是从校园走出去的,随着这些青年批评家的不断成长,诗歌创作和批评互相激发,形成了良好的诗歌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