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宇锦:当古体诗词遇上互联网(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宇锦 参加讨论

    当代古体诗词的衰落,固然是明清古典诗词总体趋于衰落的延续,但造成其文学地位坠落和社会地位动摇的原因,不只是因其内部创造力的趋弱,更是因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渐消逝,曾与诗词一道生于其上、长于其上的许多文学体裁,如赋、骈文、古文等都迅速地衰落甚至衰亡了。在进入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环境后,尽管有人试图将这些体裁保护和延续下来,却改变不了它们的命运。相较而言,古体诗词的存续情况最好,一方面因古典诗词魅力极度强大,获得广泛的社会认知,令人爱屋及乌,心手追随;一方面因古体诗词精巧美丽,其言志和抒情凭借形式的优势,拥有存活于当代的潜力。但与欣赏古典诗词一样,创作古体诗词同样须将思维方式、审美精神适当摆脱出白话文系统和工商业文明语境,返归文言文系统和农耕文明语境。两者的隔膜是如此明显,以至于那些在内容和形式上试图“拉近与时代社会现实的关系”的努力,大多停留在美好的愿望和失败的尝试上。
    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扩大古体诗词的社会影响力,使其所创造和接受的审美扩大范围,则是必须又可行的。尽管古体诗词不属于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这一自主、互动并潜在无限可能性的传播媒介,对古体诗词而言来得正是时候。
    长期依赖传统媒体尤其是非主流的纸质媒体,成本高、过程慢、影响力小、传播面窄——这原是古体诗词在当代寂寞生存、必须忍受的“自然现象”,却在网络的全覆盖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全普及条件下出现了极大的改观。点击、链接、群发使古体诗词的传播速度和接收广度发生飞跃,创作、修改、评论使古体诗词的创作欣赏互动关系更频繁、更直接和更有效。诗词的“兴观怨”功能凭借互联网所编织的“群”而实现了原属奢望的达成。但须注意的是,互联网之“群”绝不等同于传统社会意义上的“群”,当古体诗词遇上互联网,必须正视和排除其对古体诗词的负面作用。
    首先,互联网具有以形式改变内容,以载体改变本体的能力。正因古体诗词既有“古代文学”的属性,又有“当代原创”的事实,其在创作和欣赏层面会经常遇到不均衡、不匹配的纠结和困扰。当古体诗词遇上互联网,这种纠结和困扰将随之被放大。概言之,对网上的古体诗词,人们已不可能像在纸质媒介上那样轻易地加以控制了。良莠不齐的作品可以随意上网发表,若形式的鉴定和内容的鉴赏缺位的话,很容易引起概念混乱,对诗词的本质规定性产生错误认识,而这些错误认识的传播速度与诗词作品一样迅速和广泛。不同于古典诗词的阅读,也不同于纸质媒体的阅读,在古体诗词网上传播过程中,常会遇到读者兼传播者的“再创作”。读者兼传播者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对作品加以改变,经多次累积后便很快发生扭曲甚至面目全非。若评论和纠偏机制失语的话,那么伪作、劣作将成为打着创新、创造旗号的“正宗”。
    其次,互联网具有以虚拟代替现实,以速度代替韵味的性质。以屏幕的创作与以纸笔的创作感觉是不同的,持握手机阅读与手拿诗集阅读的韵味也是不同的。潜心凝神、反复咏叹的诗意营造,字斟句酌、往来推敲的语言锤炼,往往不是面对屏幕能够快速得来的。对于一首好诗,传统实体的阅读更易深入人心,通过循回往复的吟诵,不仅令人过目不忘,且其过程本身,也是艺术享受;网络虚拟阅读容易流于浅表,较难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加上海量信息的堆积和覆盖,往往使人过目即忘,至于刷屏浏览的过程,也很难言什么“韵味”和“意境”。
    综上所述,在古体诗词的创作层面,互联网不仅难以起到积极的建设作用,反而可能发生消极的破坏作用。将古体诗词尽数付诸互联网、一味依靠互联网是不可取的。我们既已认识到古体诗词是古代文学与当代原创的合体,就必然坚持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并重和分工的理念,在创作、欣赏和评论上,以纸质媒介为出发点,以网络媒介为开拓面,配以诗词本体知识普及、网络版权维护手段和评论鉴赏功能,令人正确地传播、正确地欣赏和正确地模仿,方能在古体诗词遇上互联网后,拥有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发展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