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献给倔强的心灵——对话著名作家张炜(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解放日报 顾学文 参加讨论

    我给自己定下规矩:
    一部长篇在心里埋藏不少于15年
    解放周末:《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2011年获茅盾文学奖时,颁奖词以“沉静、坚韧”来盛赞这种长达22年的艰苦创作。《独药师》是一部不算长的长篇,但听说也在您心中装了近20年。
    张炜:《独药师》的构思在18年前就开始了。一直不写是因为《你在高原》太长了,不把它脱手就不能做别的。脱手以后也不能马上写,还得养足中气。这期间我写了几部儿童文学作品,还出了两本讲课实录,但真正“抡圆”了写一部长篇,7年里是第一次,这就是《独药师》。
    《独药师》写了两年,完成后又放了三年,请一些信得过的人提意见,反复打磨,压掉了近10万字。它不同于《你在高原》的宽阔气象,追求的是内敛和精炼,力求做到惜字如金。将来我变得更老的时候,回头再看自己的文字,可能会为《你在高原》的辽阔激越而感动,也可能为《独药师》的清纯热烈与别有洞天的内心吟唱所打动。
    解放周末: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跋涉。
    张炜:迄今为止,我已经写了1700多万字。每部长篇都是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搭建出来的。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一部长篇在心里埋藏少于15年是不能写出来的。就像酿酒,年头短了,味儿不会醇厚。
    有人问:写了20部长篇,一个个15年加起来岂不要几百岁?是这样的,就跟播种一样,要在心里播下一些种子,等它们孕育和成熟,让它们在心里萌发。有的种子死了,那也没有办法;有的种子萌发得很好,就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每一棵树长成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解放周末:这样“煲”出来的作品,熬的也许就是生命的油脂。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您的写作?有没有遇到过障碍,有没有想过放弃?
    张炜:写作是一种最好的工作,对我有着最大的吸引力,放弃是不可能的。有障碍是好的,解决一个障碍就获得一份快感,有攀越的感觉。
    开始写《你在高原》的时候,我还很年轻,人凡年轻就敢做事。原来计划写十年,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就15年、20年地写下去,最后写了22年。
    我们生存的这个地方有很漫长很复杂的历史,眼下的现实也奇妙动人,需要一部书去完整地记录、描述和展现。越是深入这个世界,我越是觉得这个世界惊心动魄。《你在高原》从头到尾是饱满的,因为我是在一种坚持、感动、追溯的状态下度过这22年的。
    解放周末:您现在不年轻了,但依然勇敢。张炜:不年轻了,但还保留一点倔强。我是(山东)半岛人(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